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视学生就读体验是维护和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及高等教育机构不断提升自身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以来,对于质量的关注与外在问责促使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发生转变: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生就读体验和发展性评价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采用非完全自编的《大众化背景下硕士研究生就读体验调查问卷》对江苏省十所高校5796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学术研究、课堂学习、日常生活是硕士生就读经历的主要组成部分,故大众化背景下硕士研究生就读体验可以从研究体验、课堂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体验包含导师支持、研究资源、学术氛围、研究技能、科研训练五个层面,课堂学习体验包含课程教学、课堂参与、课堂评估与反馈、课程组织与管理、学习努力度五个层面,生活体验包含人际交往、校园环境、就读收获、职业发展四个层面。2.硕士研究生整体就读体验及三个量表体验均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就读体验的满意度一般。三方面体验中“研究体验”满意度最低,十四个层面中“职业发展”均值最小。从不同变量来看,①不同性别硕士生在整体就读体验、导师支持、研究技能、课程教学、课堂参与、课程组织与管理五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除研究技能外,“男生”组群体的得分均低于“女生”组群体。②不同年级硕士生在整体就读体验和各个层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除科研训练外,“研二”组群体在各个层面平均值均最低。③不同类型硕士生在导师支持、科研训练、课程组织与管理、校园环境、职业发展五个层面存在显著差异。前三个层面“学硕”组的平均值高于“专硕”组,后两个层面“专硕”组的平均值高于“学硕”组。④不同入学方式硕士生在整体就读体验、学术氛围、课程教学、课堂参与、校园环境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全国统考”组的均值高于其他组。⑤不同学科硕士生在整体就读体验、导师支持、科研训练、课程教学、课堂参与、课程评估与反馈、研究资源、研究技能、校园环境八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前五个层面,“文科”组均值高于“理科”组。后三个层面,“理科”组均值高于“文科”组。⑥不同院校硕士生在整体就读体验、导师支持、学习努力度、人际交往、职业发展、课程评估与反馈、就读收获、校园环境八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普通本科院校”组均值高于其他组。⑦不同生源地硕士生在导师支持、学术氛围、研究技能、科研训练、课程教学、课堂参与、课程评估、学生努力度、人际交往、就读收获八个层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城市”组均值高于“乡镇或农村”组。⑧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上,硕士生只在整体就读体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中”组均值高于“小学及以下”组。3.影响因素包括以院校投入为主导的因素(学校资源、课程要求、学术研究)、以学生投入为主导的因素(学生特征、社会化互动、学习努力度)、“能力发展”中介因素。以学生主导的投入对目前就读体验的解释力度均偏弱。其中,“学习努力度”的解释度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