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动词在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同时因其特殊的语义和句法特性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时至今日,尚无完善的理论对该类动词进行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尝试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心理动词的语义句法关系做一新的探究。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本文以Croft的使因链联接模型和Langacker的识解理论为理论参照点,对英汉心理动词进行重新诠释。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英汉心理动词语义句法特性的异同,揭示了该类动词的语义和句法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英汉语中联接模式的共性和个性。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以及篇章的组织结构,同时我们的工作假设也在此提出。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介绍英汉心理动词的研究现状以及联接理论的两大主要研究范式。第三章主要介绍本文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背景。第四章根据英汉心理动词所蕴含的语义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第五章探讨英汉心理动词的句法表现的异同。第六章分析英汉心理动词的联接模式及其异同以及其背后的主要认知理据。第七章为结论。通过分析探讨,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基于共同的语义特征,英汉心理动词均可分为两大主要类别,即状态心理动词和使役心理动词。其次,状态心理动词和使役心理动词在英汉语中均是典型的二价动词,因而具有相似的句法表现。诚然,除却相同之处,该两类心理动词在英汉语言中同时也彰显了各自独特的句法特征。再次,英汉两种语言对于致使心理事件的表达偏好有所不同。英语喜欢使用大量的使役心理动词来描绘此类事件,而该类心理动词在汉语中数量不多,因而汉语更喜欢使用能产性极强的迂回结构或分析性结构来描绘该类事件,通常通过一个使役轻动词和状态心理动词的结合来表征相应的概念。此外,英汉心理动词的及物性程度可能与语言使用者的主观程度相关,即心理动词句的及物性程度越低,认知主体的主观性越高,反之亦然。最后,英汉心理动词在语义、句法及其联接模式上所表现的共性和个性说明了如下观点:英汉心理动词的句法表现,尤其是它们的论元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类动词的语义特性。换言之,心理动词的语义特征通常可以预测其句法表现。因此,享有共同的语义特征的心理动词通常表现出相似的句法形式。然而,某一特定的句法模式的构建不能仅仅依赖于其固有的语义特征,同时也取决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取向,即认知主体识解某一事件的视角也对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某一心理动词的特定句法表现是其固有的语义特征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视角共同作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