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制度保障,也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环节。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和国家就不断深化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改革和推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与有效配置,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只有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项稳定的财产进入市场流通,产生应有的交换价值,使农民的利益与土地联系更为紧密,才能更好地维护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因此,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及如何进行市场化流转,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土地供求矛盾,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框架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阐述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框架体系及创新点。第二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内在联系。该部分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及基本原则的阐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理论为基础,来论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这是本文的出发点。第三部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分析。该部分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突出问题及制约土地流转的因素,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第四部分: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制度的建议。该部分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