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上龙是可以代表1970年代以来日本文学水准的著名作家,日本当代文坛领军人物之一,因其对现代社会敏锐的观察、深刻的剖析、积极的介入而备受瞩目。本论文以其代表作中多部青少年主人公作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细读和将文本与社会历史背景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考察作为诸篇作品共通性主题的价值观危机问题与现代日本社会特质的内在联系,并论及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主体部分由十章构成,包含三大部分内容。第一~三章主要论及成名作《无限接近透明的蓝色》、第一短篇集《悲伤的热带》等作品。基地之城与热带岛屿均属以军事占领为背景的社会文化冲突前沿地带,具有强烈的强权性、不平等性。村上龙聚焦以此为人生舞台的日本嬉皮青年与热带岛屿少年共通面对的传统/本土父权与异文化新父权的矛盾,关注重心在于异文化冲击与接受这一重大社会课题。父权冲突当然不仅限于基地之城与热带岛屿。可以说,现代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父权扭曲带来的问题堆积如山的社会。本论文第四~七章主要论及《投币式寄存柜婴儿》、《昭和歌谣大全集》等“破坏系列”和以《黄玉》为代表的“黄玉系列”作品。完成经济增长大目标、实现现代化后,日本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价值观危机。村上龙通过其作品指出,作为现象的多种社会问题(破坏欲、人格障碍、少年犯罪、少女卖春等),其深层原因几乎都可追溯至社会整体价值观危机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而价值观危机的根源又与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社会父性权威的缺席、扭曲、无力等密切相关。进入1990年代以来,村上龙继续关注破坏性主题的同时,开始在与破坏截然相反的建设性方向探求冲出现实闭塞感的可能性。本论文第八~十章主要论及以长篇小说《KYOKO》为最终文本的“KYOKO系列”和《希望之国的出埃及记》与《最后的家庭》两部长篇。这三部作品,从充满主体性的精灵少女演绎的“再生与希望”的精灵童话,到冲出旧体制建立“希望之国”的少年群英的地上乌托邦传奇,再到作为“最小共同体”的工薪阶层普通家庭内部的再生悲喜剧,表面上看来是一道无可奈何的下降线,但实质上却是一个主体性确立由非现实世界的幻想寓言软着陆于凡人生息的现实社会从而具有普世实践意义的过程。要言之,村上龙所极力主张的是确立主体性实现精神自立,以此摆脱日渐失效的旧价值观/旧体制的束缚。这是否真是一剂解救现代人于价值观危机之中的灵丹妙药,尚需假以时日,耐心接受实践的检验。但至少,村上龙作品中的沙盘推演为危机重重的现代社会(当然不限于日本)指出了一线冲出困境的希望之光。仅就这一点而言,内容残酷的村上龙文学其实具有浓厚的现实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