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仍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署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均居第四位。全球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0万,其中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达80%以上,每年死亡率约26万,主要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我国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3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8%,其中死亡病例约5.3万。近10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本文通过分析1614例宫颈癌筛查女性的临床资料及筛查结果,比较各年龄段和不同就诊原因的宫颈癌筛查的临床特征,以进一步评价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HPV感染已明确为宫颈癌的致病因素,与HPV感染及其转归相关的因素一直备受关注,其中阴道微生态异常与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对阴道微生态异常与HPV感染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对其中同时行阴道微生态检查的1247例女性的临床资料与HPV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1、收集2018年3月1日-2018年8月31日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门诊,行HPV检测及TCT检查1614例女性的临床资料及筛查结果,比较各年龄段和不同就诊原因的宫颈癌筛查的临床特征。按年龄段分为6组:<25岁组、25-34岁组、35-44岁组、45-54岁组、55-65岁组、>65岁组。按就诊原因分为:A组:常规筛查组,指无任何症状或体征,常规行宫颈癌筛查者;B组:临床症状组,指因“接触性出血、白带带血、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行宫颈癌筛查者;C组:医生建议组,指妇科检查发现宫颈异常或触血明显,医生建议行宫颈癌筛查者。2、将第一部分1614例女性中同时行阴道微生态检查的1247例女性的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与HPV结果进行相关行分析。结果:1、临床资料分析及筛查结果:1)1614例女性中宫颈癌筛查结果:结果异常486例,占30.1%(486/1614);结果正常1128例,占69.9%(1128/1614)。分析筛查结果异常的资料显示:HPV阳性+TCT异常68例,占4.2%(68/1614);HPV阴性+TCT异常15例,占0.9%(15/1614);HPV阳性+TCT正常403例,占25.0%(403/1614)。2)各年龄段宫颈癌筛查结果比较:(1)<25岁组94例,其中结果异常32例,占34.0%(32/94);(2)25-34岁组461例,结果异常125例,占27.1%(125/461);(3)35-44岁组506例,结果异常136例,占26.8%(136/506);(4)45-54岁组447例,结果异常155例,占34.6%(155/447);(5)55-65岁组91例,结果异常33例,占36.3%(33/91);(6)>65岁组15例,结果异常5例,占33.3%(5/15)。各年龄段筛查结果异常数据显示:45-54岁组、55-65岁组结果异常检出率较其余年龄组高。各年龄段宫颈癌筛查结果特征:(1)<25岁组(94例):HPV阳性32例,占34%(32/94),无TCT异常;(2)25-34岁组(461例):HPV阳性124例,占26.9%(124/461);TCT异常11例,占2.2%(11/461);(3)35-44岁组(506例):HPV阳性133例,占26.2%(133/506);TCT异常25例,占4.9%(25/506);(4)45-54岁组(447例):HPV阳性147例,占32.8%(147/447);TCT异常35例,占7.8%(35/447);(5)55-65岁组(91例):HPV阳性30例,占32.9%(29/91);TCT异常10例,占11%(10/91);(6)>65岁组(15例):HPV阳性5例,占33.3%(5/15);TCT异常2例,占13.3%(2/15)。各组之间HPV阳性检出率比较:<25岁组和>65岁组的HPV阳性检出率较其他年龄组高;各年龄段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TCT异常检出率比较:TCT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由2.2%(25-34岁组)上升至13.3%(>6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56,P<0.001)。各年龄段组进行两两比较:25-34岁组与>65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4岁与55-65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就诊原因宫颈癌筛查结果比较:(1)常规筛查组(A组)1251例,结果异常387例,占30.9%(387/1251);(2)临床症状组(B组)167例,结果异常55例,占32.9%(55/167);(3)医师建议组(C组)196例,结果异常44例,占22.4%(44/197)。三组结果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4,P=0.03)。各组筛查结果异常数据显示:A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宫颈癌筛查结果特征:(1)A组(1251例):HPV阳性377例,占30.1%(377/1251);TCT异常55例,占4.4%(55/1251);(2)B组(167例):HPV阳性52例,占31.1%(52/167);TCT异常18例,占10.7%(18/167);(3)C组(196例):HPV阳性42例,占21.4%(42/196);TCT异常10例,占5.1%(10/196)。各组之间HPV阳性检出率比较: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HPV阳性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TCT异常检出率比较:B组高于A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1247例女性的阴道微生态检查与HPV检查结果:1)阴道微生态结果:1247例女性中,阴道微生态正常255例,占20.4%(255/1247);阴道微生态失调622例,占50.0%(622/1247);阴道炎症370例,占29.6%(370/1247)。分析1247例女性中阴道炎症类型:细菌性阴道病248例,占19.9%(248/1247);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85例,占6.8%(85/1247);滴虫性阴道炎4例,占0.3%(4/1247);混合感染33例,占2.6%(33/1247),其中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20例,细菌性阴道病合并滴虫性阴道炎13例。2)阴道微生态状况与HPV检查结果比较:1247例女性中,HPV阳性272例,占21.8%(272/1247);HPV阴性975例,占78.1%(975/1247)。(1)HPV阳性组(272例)中,阴道微生态正常48例,占17.6%(48/272);阴道微生态失调124例,占45.6%(124/272);阴道炎症100例,占36.8%(100/272);(2)HPV阴性组(975例)中,阴道微生态正常207例,占21.2%(207/975);阴道微生态失调498例,占51.1%(498/975);阴道炎270例,占27.7%(270/975)。HPV阳性组阴道炎症发生率高于HPV阴性组(36.8%vs 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8,P=0.01)。3)不同阴道微生态状况与HPV结果比较:(1)阴道微生态正常组255例,HPV阳性48例,占18.8%(48/255);(2)阴道微生态失调组622例,HPV阳性124例,占20.0%(124/622);(3)细菌性阴道病组248例,HPV阳性74例,占29.8%(74/248);(4)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组85例,HPV阳性19例,22.4%(19/85);(5)混合感染组33例,HPV阳性7例,占21.2%(7/33)。阴道微生态正常组、阴道微生态失调组的HPV阳性率较细菌性阴道病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阴道病与HPV感染的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性阴道病与HPV感染明显相关(P<0.05)。结论:1、1614例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显示:HPV感染及宫颈细胞学异常与年龄有一定关系:<25岁和>65岁女性HPV阳性率高,宫颈细胞学异常随着年龄增长,其检出率逐渐上升。不同就诊原因结果分析显示:在宫颈癌二级预防中除常规筛查,同时应重视早期临床症状和妇科检查。2、阴道炎症与HPV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细菌性阴道病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