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T1rho及T1-mapping成像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eiche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磁共振Tlrho成像监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进程的初步研究研究目的研究3.0T磁共振Tlrho技术对大鼠肾IRI的发生、发展的监测价值,判断诊断大鼠不同肾损伤效能,并初步阐述该模型Tlrho值变化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制作同时夹闭双侧肾动脉45min制成大鼠肾IRI模型,将对照组及各模型组行磁共振Tlrho检查,扫描结束采取静脉血检测肾功能、处死取肾组织行病理检查,各组Tlrho值与病理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血肌酐及尿素氮与对照组比较,仅1d组明显升高(P<0.05),其余组稍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且与肾损伤评分不存在相关性(P>0.05)。对照组及模型组1h、1d、3d、7d、14d、28d 组的 Tlrho 值均数分别为:149.605±14.77ms、172.560±17.91ms、201.321±21.60ms、271.321±36.59ms、219.703±28.01ms、185.111±17.58ms、170.520±11.61ms,对照组与各模型组的Tlrho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相邻两组比较,除了 14d组与28d组之外,其余组间的Tlrho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lrho值与肾损伤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893,P<0.01。利用ROC预测肾损伤由低-高评分组的AUC分别为0.934、0.957、0.946、0.980。结论磁共振Tlrho技术在监测大鼠肾IRI随时间的发展及判断肾损伤程度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第二部分磁共振T1-mapping技术在大鼠肾IRI模型的初步应用以及与Tlrho成像的对比研究研究目的运用3.0T磁共振T1-mapping技术探讨皮髓质T1值在大鼠肾IRI的初步应用。对比研究T1-mapping与Tlrho技术在肾IRI模型的评价效能。材料与方法制作大鼠肾IRI模型后,将对照组及各模型组行磁共振T1-mapping检查,扫描结束后采取静脉血检测肾功能,处死后肾组织行病理检查,各组皮髓质T1值与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T1值与Tlrho值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及模型组 lh、1d、3d、7d、14d、28d 髓质 T1 值均数 1402.172±71.14ms、1398.475±95.54ms、1574.935±87.55ms、1732.881±110.06ms、1710.61±86.21ms、1550.904±127.49ms、1462.976±60.90ms;皮质 T1 值均值分别为1040.278±43.68ms、1094.6±123.00ms、1242.221±89.97ms、1417.038±115.81ms、1376.789±73.40ms、1148.500±90.19ms、1059.579±54.l0ms。对照组与各模型组的髓质、皮质T1值进行比较,均除了与lh及28d组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与其他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相邻两组比较,皮髓质相邻两个时间点组间比较,均除了 3d组与7d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髓皮质T1值与肾损伤评分呈高度正相关,髓质相关系数r=0.769,P<0.01,皮质r=0.787,P<0.01。利用ROC预测肾损伤由低到高评分组,Tlrho值在各组的AUC均大于对应皮髓质T1值,Tlrho值、髓质 T1 值、皮质 T1 值得 AUC 各组分别为 0.934、0.957、0.946、0.980;0.792、0.834、0.925、0.920;0.836、0.887、0.919、0.915。结论 1、磁共振 T1-mapping成像在大鼠肾IRI模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Tlrho对大鼠肾IRI模型的损伤程度诊断效能较T1-mapping好,两种技术联合运用,可以提高对肾IRI发生、发展的更全面的监测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行住院治疗的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骨折发生部
目的:将GFP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瘫模型鼠侧脑室内,通过不同时间点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认知能力、神经行为学以及病理形态学指标,探讨GFP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在大鼠脑内存活、迁
目的:丙泊酚,2,6-二异丙基苯酚的乳化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作为静脉麻醉药应用于临床已有近四十年的时间,然其作用机制至今仍未明确。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1)是丘脑皮层环路中躯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