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纳米粒子电学效应及其在有机光探测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在弱光探测、火焰检测、环境监测、光通信、遥控装置和图像传感等方面的应用,有机光探测器越来越受到科研院校和业界的关注。目前有机光探测器的器件结构多数以垂直光伏型(电极距离≈100 nm)为主,虽然响应速度快,但存在暗电流大的问题,影响了光探测器的灵敏度。高性能的有机光探测器需要具备高增益(或EQE)、大的响应度及高的光电流(光化学因素),同时快响应速度及低的暗电流(电学因素)是衡量器件灵敏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纳米粒子凭借其特有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及体积效应等优异性质,在光电器件中表现出独特的电学效应、表面增强荧光、能量转移和散射效应等,是提升光电器件性能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针对有机光探测器暗电流大的问题,我们围绕银纳米粒子(Ag-NPs)的电学效应和光学效应设计实验,以达到提升有机光探测器性能的目的。在Ag-NPs的电学效应方面,首先我们利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单载流子传输的特性,对Ag-NPs的电学效应进行了系统定量的分析,明确了Ag-NPs捕获电荷的机理。同时我们在Ag-NPs的电学效应中引入弱光,成功实现了光激活Ag-NPs浮栅器件电效应存储,深入的研究了Ag-NPs电学效应所表现的电荷存储性质。从Ag-NPs的电学效应机理出发,设计了新型的平面光伏型有机光探测器结构,为利用Ag-NPs的捕获效应以及被释放的空穴复合活性层中的残留光生电子来降低有机光探测器中的暗电流提供了可行性方法。同时我们利用Ag-NPs的局域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SPR)来增强光吸收,并且光生电子累积形成的光生电场能促进载流子拆分,进而增加了有机光探测器的响应度。为了提升有机光探测器的光电流密度,我们还设计了在传输过程中的载流子浓度更集中的光敏场效应晶体管,进一步提高光探测器的性能。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工作中从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学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出发,分别从电学效应的定量分析及储存电荷的电学性质2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我们利用OFETs单载流子传输的特性,通过蒸镀Ag-NPs并调控其形貌能够有效的控制电学效应,实现了纳米粒子尺寸依赖电荷捕获的系统结论。其次,利用Ag-NPs的电学效应中引入弱光,成功实现了光激活Ag-NPs浮栅器件电效应存储。这些器件在暗态下没有表现出存储行为,但是施加一个弱光(0.015 mW/cm2)后,能够有效实现12.5-35 V的存储窗口。结果证明,Ag-NPs表面能够储存空穴,而累积在活性层或者活性层/绝缘层界面的光生电子可以提供一个光生电场,在电荷捕获过程和捕获的电荷稳定储存在浮栅中都起了积极的作用。第二部分工作中从Ag-NPs电学效应的机理出发,结合Ag-NPs的光学效应,设计了新型的平面光伏型有机光探测器结构。一方面,在基于高性能的PffBT4T-2OD:PC61BM器件中,利用Ag-NPs的捕获效应以及被释放的空穴复合活性层中的残留光生电子来降低暗电流(79.6%),并且在光生电场和局域等离子体共振(LSPR)作用下能提升光电流(32.2%)。额外增加的光电流确保了Ag-NPs器件的响应度(R)和增益(G)在大多数光强下保持高的稳定性。同时Ag-NPs器件的光生载流子寿命(?=6.1 ms)明显短于标准器件的(?=70 ms),极大的提升了光开关的响应速度(tr=22 ms,tf=13 ms)。另一方面,借助平面光伏型结构,PTB7:PC61BM体系的光探测器同样展现出优异的响应度、增益及比探测率,并且光探测器的性能与外加电压的强弱相关。光开关的稳定性能与材料的迁移率、光生载流子寿命、PC61BM及Ag-NPs掺杂有关,经过有效的调控,低迁移率的PTB7:PC61BM体系也能获得较好的开关稳定性能。加入Ag-NPs后,PTB7:PC61BM材料的光生载流子寿命由4.958 s下降到0.368 s。第三部分工作中从有机二极管光探测器存在载流子浓度低的问题出发,设计了基于高迁移率FBT-Th4(1,4):PC61BM材料、在传输过程中的载流子浓度更集中的光敏场效应晶体管,进一步提高有机光探测器的响应度和比探测率。FBT-Th4(1,4):PC61BM材料的有机光敏晶体管在弱光下(0.0031 mW/cm2)展现出优异的光探测性能:Vg=0 V时,FBT-Th4(1,4)和FBT-Th4(1,4):PC61BM(D/A比5:1)器件的响应度分别为5565(A/W)和7265(A/W),又有极高的比探测率(分别为2.1×1015(Jones)和7.7×1014(Jones))。栅压的大小影响着栅控光开关的比值,利用不同的开态栅压可对栅控光开关进行有效调控:Vg=0 V时,FBT-Th4(1,4):PC61BM(D/A比5:1)材料的器件在暗态和弱光下(0.0031 mW/cm2)的开关比分别为Ion/Ioff=3×103和Ion/Ioff=1×105,光照时获得更加优异的开关性能。结合有机光敏晶体管在暗态和光照下明显区分的开态和关态电流状态,获得了四种情况下的逻辑栅控开关,极大满足了光电器件在不同环境下对栅控开关的应用需求。
其他文献
弘扬真善美一直是语文学科的教育主题,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能引领学生思想、塑造其品格并进行情感教化,对学生文学素养、文化修养以及审美情操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涉及的生命思考、生活感悟等知识,可以看作一种内在的教育力量,不断端正着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符合全面发展理念中的德育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应进一步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让生命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由于无线频谱的开放性、互联网络的开放性,如何保障可信网络接入,并实现安全可信的数据通信,是无线网络通信领域的一个关键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是以IEEE为首的IEEE 802.11i标准和我国的GB15629.11(WAPI)标准为主。这两项标准的核心安全方案大同小异,如果都严格的遵守这些标准,空口接入的安全的问题是得到了解决,但需要耗费更多的密码计算量、更长的接入时间、更复杂的安全认证
番石榴采摘是其生产作业过程的重要环节,使用机器人采摘可以提高采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劳动条件。末端执行器是采摘机器人重要执行部件,它对采摘效率和采摘损伤率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采摘机构的试验受收获季节、天气和场地等诸多因素限制,从而延长样机开发周期,而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为研发番石榴采摘机器人,本文根据农艺采摘要求对其采摘末端执行器进行设计,构建番石榴采摘仿真平台并进行采摘仿真试验,测
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可以通过非线性方程来描述.本文基于方程自身的特性,综合使用动力系统的分支方法和Hirota双线性方法并结合极限分析,研究了前人提出的几类重要的非线性方程的行波解及其分支.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对象的相关背景、研究现状以及相应的基础知识,并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做出了简要的叙述.在第二章中,对于著名的广义b方程,我们巧妙地利用分支相图,比较系统地讨论了参数b在
彩色铅笔画绘制是非真实感渲染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彩色铅笔画绘制可自动地将一幅自然图像转换为铅笔画的艺术效果,其在电影及社交媒体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前景及用途。然而,现有算法生成的彩色铅笔画仍存在一些问题:(1)轮廓线条不够突出,且有缺失;(2)画面细节不够丰富,无法很好地展示出原图的层次感;(3)轮廓颜色与主体颜色不匹配;(4)色调过饱和,且存在整体色调不和谐的情况。根据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颜色
混沌作为系统复杂性的一种刻画,广泛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在有限维空间中,混沌现象与系统的非线性性密切相关,然而当相空间是无穷维时,线性系统也可以产生混沌动力学行为.无穷维线性动力学研究无穷维空间上线性算子及强连续线性算子半群(简称C0-半群)生成的半动力系统的长时间演化过程.特别地,线性算子的超循环性以及各种混沌性质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线性混沌理论的发展,为揭示混沌现象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广泛应用于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反应扩散方程的行波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人们发现行波能够很好的描述自然界中的振荡现象和有限速度传播问题,所以它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等被广泛的研究.在现实世界中,随机因素的干扰是普遍存在的.随着随机理论,特别是随机分析和随机微分方程的发展,将随机因素引入到确定性模型中,可以视为是对确定性模型一个必要的完善.本学位论文主要是对随机Fisher-KPP方程的行波进行研究,主要集
代数超结构理论在1934年由Marty首次提出,它是经典代数结构的推广.上世纪80,90年代,在半群理论的研究背景下,Kepka, Jezec以及Nemec等学者开展了对半超群结构的研究.半超群是最简单的一种代数超结构,它是半群概念的推广.众所周知,同余关系是研究半群的一个重要工具.类似地,在半超群上有(强)正则等价关系.半超群关于其上正则等价关系之商结构为半超群,关于其上强正则等价关系之商结构为
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149跨区域教育联盟"于2019年12月成立,在西南大学深度学习研究团队的指导下,对标新时代优质高中教育的新内涵,聚焦于智慧教育生态培育,增强高中优质发展核心力量,有序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构建了联盟智慧管理平台,形成了联盟发展的大数据汇聚与分析体系,凝练了"三师"融合发展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增强了公共危机突发时教育教学的应对能力,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