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支气管镜干预治疗的预后评估,探讨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患儿需要支气管镜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危险因素评分系统,构建支气管镜干预的预警模型,为临床医师提供客观评估工具。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533例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患儿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支气管镜干预指征及是否行支气管镜干预治疗分为三组,即支气管镜绝对指征组(A组)、支气管镜相对指征组(B组)、未行支气管镜组(C组)。对三组患儿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体征、病初治疗、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患儿行支气管镜干预的必要性,并对前两组间比较分析P<0.05的指标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需要行支气管镜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回归方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用 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β)对模型中的相关因素赋以分值,从而构建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患儿行支气管镜干预的预测评分模型。结果:1.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共533例。根据支气管镜干预指征及是否行支气管镜干预分为三组:A组患儿229例,其中男126例(55.0%),女103例(45.0%),男女比例1.22:1,年龄中位数为5.92岁。B组患儿166例,其中男82例(49.4%),女84例(50.6%),男女比例0.97:1,年龄中位数为5.67岁。C组患儿138例,其中男69例(50.0%),女69例(50.0%),男女比例1:1,年龄中位数为5.83岁。2.A组患儿入院前病程、镜前热程、热峰、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MP-DNA拷贝数(中载量组、高载量组)、总IgA、合并肺不张、合并胸腔积液、混合感染、混合病毒感染比例均高于后两组(P均<0.05);A组患儿发病一周内使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抗生素比例、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4+/CD8+百分比均低于后两组(P均<0.05);A组前白蛋白(PA)水平显著低于B组(校正后P<0.05)。3.具有支气管镜绝对指征的229例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患儿的镜下表现均有粘膜苍白/充血肿胀,其中黏液栓阻塞、支气管内塑形、粘膜糜烂、粘稠分泌物、稀薄或絮状分泌物、滤泡增生患儿分别有70例(31%)、23例(10%)、13例(6%)、76 例(33%)、45 例(19%)、2 例(1%)。4.A组患儿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0天,较B组的8天和C组的7天时间更长(H=93.242,P=0.000),B组较C组住院时间更长(校正后P<0.05)。A组患儿较后两组入院后热退时间更晚(H=71.049,P=0.000)。A组患儿住院治疗第7天咳嗽程度评分、肺部湿罗音程度评分、病灶吸收程度评分分别为1(1,2)分、1(0,1)分、2(2,3)分,较 B 组的 1(1,1)分、0(0,1)分、1(1,2)分和 C 组的 1(1,1)分、0(0,1)分、1(1,2)分分值更高。B组与C组患儿基线水平相同,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热退时间,住院治疗一周咳嗽程度评分、肺部湿罗音程度评分、病灶吸收程度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校正后P均>0.05)。通过对三组患儿入院治疗1周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显示,A组患儿总有效病例为155例(67.69%),其中治愈0例(0)、显效31例(13.54%)、有效124例(54.15%)、无效74例(32.31%)。B组患儿总有效病例为128例(77.11%),其中治愈17例(10.24%)、显效66例(39.76%)、有效45例(27.10%)、无效38例(22.90%)。C组患儿总有效病例为116例(84.06%),其中治愈 17 例(12.32%)、显效 57 例(41.31%)、有效 42 例(30.43%)、无效 22 例(15.94%)。比较B组和C组间总有效率、治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校正后P均>0.05)。5.对A组和B组组间比较分析P<0.05的指标采用向后逐步法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镜前热程[优势比(Odds Ratio,OR),1.18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3~1.275]、CRP[OR,1.048;95%CI,1.028~1.067]、LDH[OR,1.004;95%CI,1.002~1.006]、有发热[OR,4.609;95%CI,1.533~13.851]、合并胸腔积液[OR,3.954;95%CI,1.845~8.473]为MP感染大叶性肺炎行支气管镜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以上5个变量纳入最佳回归方程,其预测概率回归方程为Logit(P)=-7.532+0.166X1+0.047X2+0.004X3+1.528X4+1.375X5。(注:Xn 表示自变量,X1:镜前热程、X2:CRP、X3:LDH、X4:发热、X5:胸腔积液)。6.应用独立因素临界值对各因素进行赋值,当镜前热程>6.5d、CRP≥20.94mg/L、LDH≥461.5U/L、有发热、影像学检查提示合并有胸腔积液为MP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行支气管镜干预的危险因素,回归模型预测概率值绘制ROC曲线,其AUC为0.860(95%CI:0.824~0.897,P=0.000),表明预测概率模型有中等偏上诊断准确度。7.根据β值对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评分,其中CRP≥20.94mg/L为3分(β1=2.253),镜前热程≥6.5d(β2=1.424)、LDH≥461.5U/L(β3=1.246)、有发热(β4=1.223)分别为2分,有胸腔积液(β5=0.841)为1分,故总分为10分。利用各危险因素分值,评估MP感染大叶性肺炎需要行支气管镜干预的危险性,其预测评分AUC为0.859(95%CI:0.821~0.896)。8.根据评分将395例行支气管镜干预(A组和B组)的MP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分为气管镜高危组(7-10分)、中危组(4-6分)、低危组(0-3分),其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分别有129例、146例、120例,具有行气管镜绝对指征的患儿分别有117例(90.71%),92例(63.01%),20例(16.67%)。当MP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评分达到 6 分、7 分、8 分、9 分、10 分时,分别有 83.78%、87.69%、88.33%、97.22%、100%的可能性需要支气管镜干预治疗。结论:(1)满足支气管镜绝对指征的MP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表现更重;非支气管镜绝对指征的患儿,未给予支气管镜干预治疗亦能得到较好的预后。(2)镜前热程≥6.5d、CRP≥20.94mg/L、LDH≥461.5U/L、有发热、合并胸腔积液是MP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行支气管镜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3)建立MP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行支气管镜干预的预警模型,其中CRP≥20.94mg/L 为3分,镜前热程≥6.5d、LDH≥461.5 U/L、有发热分别为2分,合并胸腔积液为1分,总分共计10分。当评分≥6分时,MP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有80%以上的可能性需要支气管镜干预治疗。评分越高,需要支气管镜干预的可能性越大。(4)本研究显示该预警模型评估效果(预测评分AUC为0.859)较好,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及临床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