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社会经济正经历复杂的转型过程,市场化以及分权化的系统改革加之全球化进程的深远影响,将中国的城市置于快速变动、复杂多样的环境之中,并启动了其转型、重构的剧烈过程。中国大规模的旧城更新爆发于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治理全面变革的宏观背景之下,包涵了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二元的剧烈变动和重构。旧城更新成为应对资源环境约束、推进城市化与现代化、加速融入全球化以及实现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关键方式,承担着城市多维进程同步转型的责任。在发展转型的总体背景下,旧城更新越来越受到城市政府、企业家等多种利益主体的追捧,却也成为中国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空间冲突的焦点。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视角,对旧城更新的机制进行政治经济学解析,在批判既有的更新范式的同时,也尝试提出旧城更新实践的对策建议,为旧城更新路径的优化提供参考。 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本文认为旧城更新的社会基础是转型环境对空间权利主体的角色塑造,旧城更新的动力来自于主体基于自身收益的预期,旧城更新的过程体现为权利主体围绕自我利益利用权力和资本进行博弈的过程,旧城更新的结果将导致物质与社会空间的全面重构,而旧城更新的效益需要根据空间生产结果的有效需求情况来判断,并经由社会诉求的满意情况以及资本持续积累的情况反馈。 本文章节安排以及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前言。包括本文研究背景、意义、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实践与研究进展综述以及文章的框架结构。本章从我国转型时期旧城更新的重要性、过程中的矛盾性等背景出发,点明本次研究的价值,是本次研究思路和方法形成的前提。 第二章,旧城更新的动因:权利主体的收益预期。文章认为城市政府、资本精英(开发商等)、市民阶层是具有不同价值标尺的社会权利主体,不同的价值标尺在旧城更新的过程中投影出不同的收益预期。 第三章,旧城更新的过程:权力、资本的空间实践。文章认为在经济、社会的渐进转型过程中,城市政府获得了行政资源、公共资源(包括城市空间)的自由裁量权,占据了旧城更新运作过程的主导角色。 第四章,旧城更新的再生产效应:有效需求的现实危机。更新动机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以及权利的结构性失衡是旧城更新矛盾的本质根源,大部分的旧城更新过程并不是就地的改造提升过程,而是物质、社会空间的重构。 第五章,“中国式”更新的反思:政府主导角色的价值悖论与可持续之路。政府的主导角色存在着价值的悖论。实现旧城更新的可持续,需要政府主导精明更新与理性共享的更新转型,并需要以不断创新、超越的社会治理方式作为保障。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