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的气候变化、快速城市化发展以及不合理的城市管网设计使得很多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出现严重的雨水问题,因此加强城市雨水管理刻不容缓。城市绿地雨水管理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雨水的排放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我国在2013年提出建设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城市绿地的雨水利用功能越来越多的到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有机地表覆盖物具有吸收雨水和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但是实际应用中缺少精确的数据支撑。本研究以16种有机地表覆盖物为研究对象,16种有机覆盖材料分别是:松塔壳(PS)、橡树叶(OC)、花生壳(PnS)、彩色松树皮(1.5-3cm)(CP)、杉木树皮(CFP)、打磨松树皮(3-6mm)(PPB1)、打磨松树皮(3-5cm)(PPB2)、发酵松树皮(9-17mm)(FPB1)、发酵松树皮(3-6mm)(FPB2)、棕椰丝(CF)、蚯蚓粪(EC)、核桃壳(WS)、松针(PN)、柳树皮(WB)、复叶槭粉碎物(ANBM)、锯末(SD)。对有机地表覆盖物的材料密度、体积吸水倍率、体积吸水速率、质量吸水倍率、质量吸水速率、土壤含水率等指标进行测定。以实验数据为支撑,提出了城市绿地中合理应用地表覆盖物的方法和措施。(1)通过浸水法对16种有机地表覆盖物的各项指标开展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材料的最大持水量,有助于初步评估不同材料的雨水吸收性能并为下一步实验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6种材料均具有吸水能力,但是具有显著差异。在城市雨水管理措施中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如屋顶绿化等需要选择轻质材料时,可以选用锯末(SD)、花生壳(PnS)、橡树叶(OC)、复叶槭粉碎物(ANBM)、棕椰丝(CF)、松塔壳(PS)等材料;当作为城市地面绿化时,锯末(SD)、蚯蚓粪(EC)、花生壳(PnS)、松塔壳(PS)、杉木树皮(CFP)等是首选材料。(2)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分析16种材料对雨水的蓄渗能力,材料铺设厚度为5cm。本次模拟雨强为16.2mm/h、48mm/h、84mm/h和132.4mm/h四种雨强。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发现16种材料的雨水吸收性能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松塔壳(PS)、花生壳(PnS)、核桃壳(WS)、松针(PN)、柳树皮(WB)、复叶槭粉碎物(ANBM)、锯末(SD)等材料的雨水吸收性能表现较好。实验表明:16种材料在短时间内均可以有效吸收雨水。16种材料的共性是在降雨初期吸水能力最强,能迅速吸收降雨,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吸水能力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3)研究16种材料覆盖于土壤表面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实验材料铺设5cm和10cm两种厚度,土壤测定深度为:0-10cm、10-20cm、20-30cm和30-40cm。通过不同材料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测定,与空白对照比较,两种铺设厚度对不同土层深度均有影响。实验表明:覆盖有机物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值高于空白对照,经过13d的测定,空白对照的土壤含水率基本保持在18%,而16种材料覆盖下的土壤含水率均在23%以上,有机覆盖物表现了很好的保持土壤含水率的作用。绿地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的雨水承载部分,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地表覆盖物作为绿地下垫面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科学分析有机地表覆盖物对雨水的吸水特性以及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等,为城市绿地雨水资源利用中有机地表覆盖物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