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评价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满意度调查研究——以G大学社会科学类专业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规模的持续增长,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课程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环节,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综合基础作用,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研究生作为课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则具有不可忽视的主体作用。因此,研究生课程满意度将研究生纳入课程评价的核心主体,通过了解研究生对于课程的满意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当前硕士研究生课程质量,为研究生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方向,从而有效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本研究依托于《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创新研究与行动》课题,采取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G大学研究生课程满意度现状,分析讨论硕士研究生课程满意度在不同群体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各维度相关性分析,探究硕士研究生课程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提供实践层面的建议与对策,促进高校更加关注学生的需要,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研究基于0BE理论的学生主体、成果导向、能力导向三大原则,构建硕士研究生课程满意度指标,结合国内外的课程体验与课程满意度问卷进行修正,编制硕士研究生课程满意度问卷,以G大学为研究案例,鉴于学科差异和培养方案的差异,结合G大学研究生专业具体分布情况,采用分类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选择610名社会科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49份,接近G大学硕士研究生总人数的9%,接近G大学社会科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数的12%。在问卷之外,选取来自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位类型的16名硕士研究生进行深度访谈,进一步探究硕士研究生课程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采用SPSS20.0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G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满意度接近“比较满意”状态,各维度间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硕士研究生课程满意度各维度两两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通过对性别、学位类型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年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研究生课程满意度在性别、不同年级等人口变量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课程满意度在学位类型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深入访谈归纳研究生课程满意度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上存在的影响因素,发现公共必修课程与专业匹配度不高、理论性课程偏多,实践性课程偏少、教师教学方式等因素对研究生课程满意度具有明显影响。
  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硕士研究生课程总体满意度和各维度满意度接近“比较满意”状态,各维度间存在差异;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基本对应,仍需适当调整;研究生主体参与度较低,能力获取存在不足。为进一步提升硕士研究生课程满意度,本研究认为从明确课程价值取向,树立正确课程理念、深化改革课程设置,实施目标培养导向、丰富改善课程内容,优化调整课程结构、改善课程评价建设,注重课程及时反馈四个方面共同着手,不断提高硕士研究生课程满意度,为研究生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从而切实保障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与人口流动性增强,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众多农村人口选择进城务工。然而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与现实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无力将孩子带入城市,与之一起学习、生活,儿童只能被迫与父母长期分隔两地。因此,传统农村家庭结构遭到严重冲击,原有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进城务工父母无法将其子女带进城市,儿童别无选择的只能留在农村,在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从全
残疾老年人作为老年人里的特殊群体,拥有年老和残疾的特点,他们的老年生活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把残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做到尽善尽美,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在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为确保老年人可以共享小康社会的新成果,国家在《“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做出了相关指示。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着力加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方面工作,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水平根本上取决于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较多等因素影响,乡村教育始终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短板,而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物质保障和条件创设两方面入手,为乡村教师的发展提供外部支撑。中国乡村教师的生活水平以及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肯定已经取得的成绩时,乡村教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