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并采用发病密度、危险因素指数等指标描述医院感染的发病强度;探索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开展易感人群医院感染的方法学研究;研究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易感人群目标性监测。通过对手术病人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进一步掌握医院感染实际情况,为医院有关部门进行医院感染监测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使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现存问题,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同时为综合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奠定坚实的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某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所有住院时间超过48小时的手术病人的基本资料,由这部分手术病人组成研究队列,对其进行目标性监测,观察其至出院、发生医院感染或死亡,将发生医院感染的手术病人纳入病例组,未发生医院感染者纳入对照组,通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的比较,研究医院感染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估计医院感染与危险因素间的联系强度。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手术病人3804例,发生医院感染者219例,即病例组219例,对照组3585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8%,发病密度为6.7‰,漏报率为12.7%。2、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为下呼吸道感染。3、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发病强度高于女性手术病人;15-59岁年龄组医院感染发病强度最低,14岁及其以下年龄组手术病人发病强度次之,60岁及其以上年龄组医院感染发病强度最高;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强度;随着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延长,医院感染发病强度随之相应增加;择期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发病强度小于急诊手术者;全麻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发病强度高于其它麻醉方式的手术病人;侵入性操作、手术切口类型是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4、所有手术病人的平均危险因素指数为1.7。各外科科室中,胸外科的危险因素指数最高,妇产科的危险因素指数最低。5、进行危险因素指数调整后,医院感染的发病密度排序与排序前有所变化,普外科标化后发病密度排序下降;妇产科标化后发病密度排序明显升高。6、本研究显示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仍以术后预防用药为主,存在预防性用药时间不恰当的问题。7、手术病人医院感染以G-菌为主,其次为G+菌,常见病原微生物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8、病例组医疗费用中位数为19897.1元,对照组医疗费用中位数为6584.6元,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即病例组花费的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为下呼吸道感染,因此,通过控制手术病人下呼吸道感染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强度。2、本次研究显示,男性患者、60岁及其以上患者、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药物、术前住院时间大于3天、急诊、全麻、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大于2小时、侵入性操作是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使用发病密度、标化发病密度等指标描述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更具可比性、合理性、科学性。4、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对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前瞻性的观察研究,可以精确地估计医院感染的发病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