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自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相对美元整体持续走强,不利于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同时,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我国的出口优势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我国居民较高的储蓄率决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需求仍将不足,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扩大投资,尤其是合理地增加投资仍然是当前阶段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按照投资主体来看,民间投资所占的比重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民间投资多向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倾斜,在科教、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领域中的投资比重一直较低,这类投资仍以政府为主体。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当前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因此政府投资类项目效率的高低决定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在不同区域,政府投资的效率也应存在差异性,故研究政府投资效率的区域性差异水平,进而给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三阶段的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我国政府投资的效率特征,并且分析了2008-2012年政府投资效率的动态变化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以后,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投资效率表现不容乐观,综合效率均值仅为0.456,且主要受制于纯技术效率的低下。不同地区政府投资效率差异很大,最高效率值达到1,最低只有0.036。2、我国政府投资效率受人均GDP、人均贷款余额、外商投资和技术的影响。这一点可从第二阶段SFA回归分析中人均GDP、人均贷款余额、外商投资和技术对投入冗余的回归中体现,且各环境因素对政府投资投入冗余的影响方向不一。3、从政府投资的动态效率看,Malmquist指数持续低于1,表明政府投资的全要素生产率持续下降,呈现负增长。在政府投资中存在的技术不足、纯技术效率得不到改善是导致我国政府投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找出造成不同地区之间政府投资效率差异的原因,明确需要改进的方向,制定区域化的投资策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