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联运与互动扶贫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ame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开发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针对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由于自然条件、社会历史、经济基础和劳动力素质等原因,凉山彝族地区资源的富饶与现实的贫困并存,全州17个县市有11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集中连片贫困区域近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一,世界上也罕见)是该州的基本情况。经过二十多年的扶贫开发,凉山州的贫困状况已经有了显著的改观和发展,但发展差距仍然很大,被人称为“全国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扶贫开发工作,伴随着国家的整个扶贫开发战略措施的实施进程,立足于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品格,顺应了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由解决贫困群众临时温饱到开发式扶贫、由单一分散向整村推进转变的历史过程。本文将凉山州扶贫开发模式历史沿革界定为三个阶段:起步、探索阶段(1984—1993年)救济式扶贫模式;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开发式扶贫模式;新世纪新阶段(2001—2009)统筹型、捆绑式新模式。对三种扶贫模式在特定时期的优势科学性和存在弊端进行了归纳分析。结合“十二五”开局之年和国务院的(2011—2020)十年扶贫攻坚工作纲要颁布的发展契机,本文试就凉山州的扶贫开发模式进行解析、整合,并结合新形势,构建了围绕扶贫实施主体、实施对象及实施方式的,扶贫实施主体形成联动机制,实施对象和扶贫实施主体形成共同参与扶贫开发互动局面的凉山州联动与互动扶贫开发模式,并用2009—2010年的有关数据对该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提出了创新扶贫工作机制,逐步健全联动与互动扶贫开发机制;明确扶贫目标,加强资金整合,有的放矢;明确扶贫对象,充分挖掘利用资源拉动经济,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围绕扶贫宗旨,做好扶贫规划,抢抓机遇;健全扶贫工作机构,加强扶贫工作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制定和完善扶贫工作行政法规等具体思考和对策。
其他文献
中华文明浩荡的五千年长河中,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趋向成熟的阶段时期,经济高速发展,思想相对开放,中外交流联系密切,有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处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顶峰,誉称“盛
在我国大力呼吁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快速发展着,在人们日益高涨的审美要求下,从可持续的角度思考城市未来的发展,必须认识到盲目的城市边缘区扩展必然造成混
教育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是现代文明的主要内容。但是,在现代文明已普遍把对生命的尊重作为主旋律的时候,中国的教育却存在着对生命的不尊重,甚至伤害生命的事情。
<正>2013年3月,财政部、税务总局、环保部向国务院提交了环境保护税(下称环境税)立法申请,同年7月,完成了对部分专家、学者和钢铁、电力、有色、煤炭等"两高"行业及相关协会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进行法制建设以来,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不可谓不丰富,但与预期的成果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许多学者的目光便转向了民间社
在中国水资源日益紧张、土地资源相对贫乏、水土资源匹配不理想的背景下,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水土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虚拟资源的视角切入,在对中国各省农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是海明威最喜欢的短篇小说之一,也一直是评论界的研究热点。从叙事进程对小说进行文本细读会发现:一方面,人物关系主要体现为权力关系,而
耕地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所在。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需求增大,必然导致耕地非农占用面积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然而,经济增长迅猛的背后,却消耗了大量土地资源,尤其是大批农地资源被转化为建设用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违法用地,而各种土地违法案件
草原畜牧业是我国草原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然而,随着牧民的过度放牧,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的畜牧业正遭受着日益严峻的破坏,荒漠化、沙漠化问题已成为草原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