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网络”视角下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moshou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业生产技术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仍然以高化肥农药为主,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发展绿色农业成为政府和国家的关注焦点,而实现此目标的必然之路是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因此研究如何推动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是保障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安全性和生态性以及发展绿色农业的必然要求。在信息化时代,新兴互联网与传统社会网络均成为农户获取农业信息的主要渠道,那么传统社会网络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发挥何种作用?新兴互联网络是否利于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因此从“双重网络”视角研究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势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鉴于此,本文从“双重网络”视角出发,在系统梳理互联网和社会网络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文献基础上,以陕西省苹果主产区585份农户调查问卷为样本,掌握陕西省苹果种植户的基本特征,利用Probit模型和内生转换模型(ESP)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和“双重网络”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从全产业链角度分析不同维度的社会网络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差异;并从社会网络发挥的调节效应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肯定了传统社会网络在信息化时代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重要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一、社会网络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本部分从农户生产种植与销售环节中所接触的人际网络视角出发,并结合已有学者对乡村“亲缘”社会网络的研究,试图打破传统的社会网络划分以及分析模式,将农户社会网络细分为宗族性社会网络、生产性社会网络以及市场性社会网络三个维度,实证分析了不同维度社会网络关系对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简称IPM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显示:宗族性社会网络对农户IPM技术采纳具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生产性社会网络能够显著提高农户IPM技术10.21%,市场性社会网络能够使农户IPM技术采纳概率显著增加12.15%。
  二、互联网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研究。首先,本部分考虑到农户互联网使用的选择性偏差和遗漏相关变量所引起的内生性问题,因此采用内生转换模型(ESP模型)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农户IPM技术采纳模型M1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可以使使用互联网农户采纳IPM技术的概率增加27.8%,说明对于使用互联网的农户而言,社会网络对其IPM技术采纳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对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户,社会网络可以使其采纳IPM技术的概率增加56.6%,说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户其技术采纳决策行为主要还是取决于其社会网络关系。综合来看,社会网络对所有农户IPM技术采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相比较于使用互联网的那部分农户,社会网络在未使用互联网农户中发挥的作用更强。另外,农户IPM技术采纳模型M2结果表明:市场性社会网络对使用互联网的农户IPM技术采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可以使农户IPM技术采纳概率增加15.8%,而宗族性社会网络和生产性社会网络对农户IPM技术的影响为正向,但均不显著。其次,本部分在消除可观测与不可观测变量导致选择性偏差后,ATT估计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IPM技术采纳行为的可能性显著的增加41.0%,而M2为43.0%,ATU估计结果表明,对于不使用互联网的农户来说,通过构建反事实,其农户使用互联网对增加IPM技术采纳行为概率达到19.0%,而M2为21.0%。最后,本文通过引入社会网络变量和互联网融入程度的乘积项来验证社会网络在互联网对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与互联网融入程度的交互项系数为正(0.022),即社会网络在互联网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正向影响中起到促进型调节作用。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从加强互联网普及,落实线上与线下世界的连接交互,利用社会网络在其中的连接作用,充分发挥以生产性社会网络和市场性社会网络为代表的优质社会网络资源的调节作用,实现互联网信息的有效利用,从而为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可靠基础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观察鹿茸多肽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Nrf2/ARE信号通路介导的鹿茸多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一、鹿茸多肽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RI组)、阳性药盐酸地尔硫卓组(D LZ组,20mg/kg)、鹿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的又一次农村微观组织创新和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利用民主统一管理模式的特殊优势,在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不断规范化,发展规模小、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也应运而生,因此合作社绩效评价及绩效影响因素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构建科学有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及分析影响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能够推
粮食安全问题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国长期面临的难题。目前中国虽能基本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但粮食安全仍存在诸多隐患,一方面人口数量、资源约束和结构性矛盾影响着国内粮食生产,另一方面粮食对外依存度提高、进口来源地集中、贸易环境变化也使中国粮食进口存在较大风险。中亚地区毗邻中国,粮食生产和出口潜力大,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为中国同中亚地区的粮食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可作为中国拓宽粮
学位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加快推进农村脱贫和耕地面源污染治理意义重大。现阶段多数贫困农户仍需依靠农业增产增收脱贫。但是,化肥农药等无机投入在快速提升农业产出的同时,导致了耕地面源污染问题进一步凸显。不仅影响到农业的持续发展,也对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耕地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约束,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下,为促进农业发展、盘活农村资产、拓宽农户融资渠道,提高资金可得性,农地抵押贷款作为金融制度创新的“中国方案”,自2008年由点到面,由县至省试点实施,范围逐步扩大,效果日趋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缺乏有效抵押物导致的金融约束问题。然而,农地抵押贷款政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农民的有效需求和积极参与至关重要,在政策的试点和推进过程中,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参与
贫困的发生程度与生态环境状况联系紧密,地形条件复杂与自然灾害频发是导致我国山区贫困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工程的重大举措,可以有效解决此类特困地区贫困问题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这项政策以贫困农户为对象,将他们搬离不适宜生产生活的生态脆弱区,以期摆脱生计困境,提升发展能力。目前使农户“搬得出”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是易地扶贫搬迁不止带来空间位置的变化,也是各种资源“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