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南草堂诗话》是一部关于清乾隆年间云南诗坛情况的诗话著作,成书于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之间,作者是檀萃,安徽省望江县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曾任云南省禄劝县知县,解职后又曾受聘昆明育材书院与黑井万春书院。檀萃在《滇南草堂诗话》中,对清代中期活跃在云南诗坛的文人诗歌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记录和点评。其涉及的人物众多,收录点评的诗歌数量达上千首。在《滇南草堂诗话》中,既可以看到清乾隆时期云南文坛情况,也可以从中了解清代云南地区文人活动情况。可以说,《滇南草堂诗话》是清中叶云南地区文学活动的见证,也是地方志的补充材料,对研究清代主流文学和清代云南地方文学有重要作用。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全书进行基本介绍,主要考订作者檀萃生平、著述,及《滇南草堂诗话》的版本、体例、讹误等问题。第二章从诗社成员情况和诗社活动情况详细叙述草堂诗社。第三章从诗歌的选录情况以及所选诗歌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两方面分别论述《滇南草堂诗话》中所收录的诗歌。第四章首先从《滇南草堂诗话》中体现的诗歌批评标准来探讨檀萃的诗学理论,后从清代诗歌史方面论述檀萃本人及其诗歌理论与清代主流诗坛和云南地方诗坛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上论述,本文形成了以下新认识:首先,檀萃的诗歌活动记录和诗歌理论在清代中晚期具有重要地位,值得充分重视和研究。其次,云南虽然地处偏远,相对于清朝广大中原地区来说经济、文化都不够发达,但是诗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也是十分频繁的。再次,清代云南地方文学与全国主流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不论是从诗人交往方面来看,还是从诗歌关系来看,都是互相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