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已被广泛肯定。它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增加保乳机会,而且对于新辅助化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可获得更高的生存期。因此,如何提高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寻找能够早期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是现今研究的重点,同时也必将有助于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目的比较分析两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TE与TEC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探讨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观察化疗前后生物学因子(ER、PR、HER-2及Ki-67)表达的变化,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分子标记物表达的影响,并分析这些因子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及对化疗是否有预测作用。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63例采用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患者全部为女性,中位年龄47岁,治疗前均经本院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B超、X线胸片和全身骨扫描系统检查均未见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Ⅱa、Ⅱb或Ⅲa期,Karnofsky评分均大于80分,术前均经2~4周期TE或TEC方案新辅助化疗,统计两种方案的完全缓解率、病理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保乳率,并对其进行卡方检验,评价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生物标记物(ER、PR、HER-2、Ki-67)在空芯针活检组织和术后大体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生物因子表达的改变原因和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63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人中,采用TE方案的有32例,总有效率为84.4%(27/32),其中CR率为46.9%(15/32),pCR率为15.6%(5/32),保乳率为12.5%(4/32)。TEC方案的有31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7.1%(27/31)、其中CR率为51.6(16/31),pCR率为22.6%(7/31),保乳率为12.9%(4/31)。各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案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血白细胞下降、脱发等。其中TE方案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50%(16/32),出现血小板减少9.3%(3/32)。TEC方案化疗出现白细胞减少77.4%(24/31),出现血小板减少29.0%(9/3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方面毒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Ki-67增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增殖指数的均数化疗前高于化疗后。Ki-67表达的改变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相关(P<0.05)。结论TE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相似,TE方案骨髓抑制较TEC方案轻,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HER-2、Ki-67表达存在差异,其中Ki-67表达的改变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相关,其可能是预测化疗疗效的敏感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