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噻吩吡咯二酮功能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aoma123ertswe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以交联的聚合物或小分子为给体,聚芴为受体的模式成功提供了一种高效、廉价转换太阳能效率的途径。窄带隙的D-A共轭分子在主链上引入给电子D单元和吸电子A单元成为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最重要的给体。为了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注意力集中在设计窄带隙聚合物或分子结构来增大短路电流,同时降低最高占据能级轨道来增加开路电压。高吸光系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由于高效一直在光伏行业备受瞩目。在D-π-A结构的染料中,受体主要是氰基乙酸、绕丹宁等,此结构能促进分子内电荷转移,适用于高效DSSC
其他文献
本文对铑催化脱羰基选择性合成联芳化合物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以含氮杂环作为导向基,一价过渡金属铑为催化剂,通过碳-碳键活化将芳酮化合物经脱羰基合成联芳化合物。经过筛选确定反应的最优条件是:底物芳酮(0.2mmol),铑催化剂[Rh(cod)Cl]2(2.5mol%),溶剂二甲苯(1-2ml),130℃下反应12-20h。在此反应条件下,反应底物上连有的取代基,无论是给电子基还是拉电子基均能很好地应用
能源问题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是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其中,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作为一类低成本、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已经成为时下科研和工业领域共同研究的热点。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还没办法满足产业化的需要。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三类共七种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飞行时间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