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和农业生产转型发展的需要,我国开始了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和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现在看来,农村金融业经过不断的调整和改造逐渐形成了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业起步较晚,现存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当前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尤其在山西省,农村金融服务相较于以前没有大幅提升,金融基础设施落后,金融工具单一,正规、非正规金融机构并存,对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本文开篇首先详细阐述了农业经济发展理论现状,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的相关理论文献。其后引入农村金融业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依据,描述性分析了山西省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业发展现状,并对他们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前人的理论基础测算出农业经济金融资产相关率,农村居民储蓄能力等金融业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并测算出各项指标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在理论分析和指标、数据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本文应用eviews软件对农业经济增长率及各个影响因素进行var回归分析。通过分析,本文得出:山西省农村金融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金融政策处于调整阶段,农村金融业发展由于当前不完善金融体系及相关金融政策的影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太明显,金融相关率对于当前山西省农业经济发展有长期均衡的正向影响,同时具有累积效应,而农业贷款额度的盲目提升不利于农业经济的长期均衡发展,另外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储蓄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直接信贷资金,从而帮助农村金融业形成完善的金融生态系统。经过之前的理论实证分析后,本文通过得出的结论,在农村金融立法、金融体系、金融机构设置,金融工具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来促进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和改革,进而在农业生产中更好地发挥其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