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喜陵江组岩相古地理与天然气成藏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ing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收集典型构造的测井、录井资料编制单井综合柱状图,对嘉陵江组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研究地层发育与纵横向展布特征。根据嘉陵江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特征,电性特征结合四川盆地嘉陵江期沉积背景、沉积模式,编制单井沉积相柱状图、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在此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基本原理、岩相古地理图编制方法,编制四川盆地嘉陵江组九个亚段的岩相古地理图,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征。通过对四川盆地典型构造(川东黄草峡构造、川中磨溪-龙女寺构造、川南合江构造)嘉陵江组气藏气源条件、盖层条件、圈闭条件的分析,剖析了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机理,总结了天然气成藏规律。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可分为五段,各段、亚段间整合接触,为一套海侵-海退序列的白云岩、石灰岩、石膏及盐岩沉积。嘉陵江组沉积时期,受盆地东南部台缘滩限制,总体上为局限海~蒸发潮坪沉积环境。在三次海水进退过程中,嘉陵江组的沉积特点表现为台地的浅滩化→局限化→咸化过程。川东地区早三叠世总体为克拉通盆地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在每个沉积旋回内,一般都经历了开阔海台地、局限海台地和蒸发台地3个沉积阶段;川中和川东地区可分为三个相带:开阔海台地、局限海台地和蒸发台地,川南仅发育开阔海台地和半局限海台地-局限海台地相,川西地区在嘉陵江组早期都以海陆过渡相为主,沉积碎屑岩,从嘉四期开始转变为海相云灰坪和膏云坪沉积。   (2)嘉陵江早期,四川海域继承了“西南高东北低”的古地理面貌,海水从东部和南部侵入。嘉二段沉积后,周边山系发生抬升,江南古陆上升显著,华蓥山断裂和七曜山断裂使川东地带向上抬升,抬升幅度较龙门山快,之后泸州-开江一带也开始向上隆起,使得海域基底逐渐演变为“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   (3)川中、川南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主要源岩是二叠系泥质烃源岩,川东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上二叠统煤系烃源岩。二叠系的高-过熟油裂解气主要依靠烃源断层(川东和川南地区)或高压破裂缝(川中地区)向上覆岩层运移,在区域性石膏盖层的封盖条件下,聚集在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储层中。圈闭类型为岩性圈闭、构造圈闭及其组合。   (4)现今嘉陵江组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古油藏→古气藏→现今气藏的演化过程。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天然气藏遵循:“高压驱动,流体跨层流动,断层裂缝疏导,膏盖油裂解气成藏”的规律。
其他文献
工程实际中处处存在着相互接触的表面,并且表面间的接触行为对零件和机器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在摩擦、润滑、导电、导热等领域,因而一直都是接触力学和摩擦学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粗糙表面在一个加载-卸载的接触循环内的接触力学模型,结合频率指数对微凸体大小的影响,来研究粗糙表面的力学性能。本文首先基于W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模拟二维和三维分形粗糙表面,
学位
马麝病毒性出血症(Moschus chrysogaster(sifanicus)viral hemorrhagic disease,McVHD)为马麝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发病急、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我国马麝种群的健康和安全.该病
目前双稳态结构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成为振动能量捕获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双级串联式双稳态振动发电系统,利用数值计算和解析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系统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有:将质量-弹簧-阻尼组成的双稳态结构与另一个双稳态能量采集器串联,构成了一种双级串联式双稳态振动发电系统,利用Lyapunov指数研究了激励幅值和系统结构参数对系统做大幅混沌运动的频带的影响。发现随着激励幅值的增大,系统
学位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煤炭、石油等含有严重污染物的能源迫切的需要清洁能源来替代。风力发电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技术,立刻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陆上风力发电机的安装空间几乎近饱和状态。因此,风机技术向前发展需要使风力发电机大型化。偏航系统作为风力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保证风可以正吹风轮表面。随着风力发电机大型化发展,偏航系统将面临着承载更多载荷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参考美国可再生能源实
学位
五轴联动加工过程中各轴的伺服不匹配度对加工轮廓误差有非常大的影响。目前国内研究还无法做到定量对数控机床联动轴之间的伺服不匹配度进行评价与诊断。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五
工作面底板水害是威胁煤层安全开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工作面底板富水区域的探测至关重要。底板水害探测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直流三维电法、瞬变电磁法、音频电透视应用最为广泛
针对目前人们对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地区构造变形机制认识不清,理论研究和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并制约油气的勘探和开发的现状。本文通过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及其周缘地区沙四段
中胚轴的长度决定了幼苗的顶土能力,长中胚轴的水稻(Oryza sativa)品种在直播条件下出苗率更高.GY1基因从水稻突变体高腰(gaoyao1)中鉴定并命名.GY1(LOC_Os01g67430)是控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