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浙江省茶叶生产发展较快,病虫发生严重,农药不合理使用而引起农药残留超标、出口受阻等当前生产上的突出问题,从害虫发生的预测预报、新农药试验、农药残留控制以及茶叶害虫防治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了试验研究与推广实践。 1、根据茶树主要害虫的发生与为害规律,制订了假眼小绿叶蝉等7种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方法规范,为植保部门开展茶树主要害虫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依据,使茶树主要害虫短期预报准确率从80%以下上升到90%以上,示范基地茶树主要病虫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其中,黑刺粉虱、茶橙瘿螨、长白蚧3种害虫的测报调查规范为国内首次提出。 2、试验应用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频振杀虫灯等防治技术,与农业防治相结合,开展茶树害虫的综合治理研究,有效降低了茶园中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通过示范推广,应用Bt、绿浪、苦参素类等生物农药防治害虫130万亩次,使用频振杀虫灯6000余亩,验证了茶树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的良好效果。 3、研究了常用化学农药在我省茶叶中的残留动态,其中吡虫啉为国内首次报道。依据茶叶安全质量标准要求,采用设立无公害茶园用药专柜、建立用药使用档案及实行“四统一”防治等措施,从源头抓起,严格控制农药残留,结合编著和发行《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制作“茶树主要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规程图”彩色挂图和技术培训等措施,提高了技术应用到位率,全面提升了茶叶质量与安全性。 4、通过抓典型、重示范,以点带面促推广。截至2004年,共建立示范场435个,面积达24.5万亩。各实施单位进行产后茶叶质量的抽查和示范基地的自查相结合,产后检测的批次逐年增多,由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