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经济社会的“一马当先”,农村却只能“望其项背”。“城乡分离”现象加剧、城乡差距日益拉大、“三农”问题越发严重等现状都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同步、不统筹、不协调、不可持续在资源型省份的山西体现的更为明显。拿反映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最直观的指标—城乡居民收入比来说,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比高于全国、甚至比其他中部五省都要高的多。对于山西省内的一些资源型城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甚至更大。城乡收入差距还仅仅是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不协调的表现之一,更重要的是农村居民在生活品质、社会保障、文化熏陶等方方面面与城市居民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于资源型省份山西来说,城乡“鸿沟”愈发明显。产业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基础与保障,然而山西省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由于农业经济“靠天吃饭”、周期长、利润低等原因导致吸纳到的生产要素极为有限、发展较慢;以资源为依托的工业经济一方面成本低、见效快、利润高的原因,导致各类生产要素向资源型工业经济集中,但另一方面资源产业“一产独大”挤出了科技与人力资本,导致区域产业结构单一并且对当地的制造业产生“挤出效应”;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就业能力不足。这些都使得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为了能够为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找出以产业为支撑的统筹路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从产业支撑的视角,研究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首先,分析和总结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于城乡统筹发展支撑的理论机制,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做理论铺垫。接着,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建立的时序数据综合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对山西省近二十年(1996-2015)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整体纵向比较,同时,为了得到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差异,基于2015年的数据,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进行横向比较。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研究了山西省三次产业19个细分行业对于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支撑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农业对城乡统筹支撑力度不足;城乡统筹对资源产业有依赖性及脆弱性;采矿业与制造业的错位发展,导致城乡统筹发展动力不足;第三产业对城乡统筹的推动能力强但发展层次低;“产城分离”发展,致使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弱化;城市间产业同质化,很难衍生出统筹城乡所需要的产业体系。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基于产业支撑角度,构建出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要构筑城乡统筹的产业基础;要推动产业合理分工布局;要创造城乡统筹发展良好外部条件。
其他文献
针对一般阀座型面的调节阀,提出了一种基于包络线的阀芯型面改进设计方法。采用该设计方法对具有圆弧和抛物型阀座型面的2个阀芯型面进行了设计,并利用数值方法对设计结果进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正>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探险、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普遍方式。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与旅游业相关的各类电子产品也受到了旅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消费大国,农业正处于发展转型的新阶段,面对这样的发展环境,我国政府应依据国情,遵循WTO农业协议规则,加强财政对农业的支持,调整和转变财政支持方式,促
9.1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内容概述1.掌握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注意两个基本原理的正确选用 .2 .1排列数公式 :Amn =n(n - 1) (n - 2 )… (n - m + 1) =n!(n - m) !组合数
<正>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有些家长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是家长意志的绝对响应与支配者,将
会议
2009年3月19日下午,四川省杜甫学会会长张志烈教授带领百余名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前来成都杜甫草堂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为此,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特别安排了一名优秀的讲解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医学类诺贝尔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的获奖迅速带来了国际媒体对中国医学尤其是中医学的关注度。以美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1~2014年慢病示范区进展情况,为慢病示范区长效机制建设提供依据。方法编制安徽省慢病示范区2011~2014年进展情况调查问卷,收集保障措施、监测、健康教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