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诱导的微相分离型高温无水离子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严峻能源与环境问题,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清洁且高效的能量转化与存储装置越来越被受到重视,而其中的电解质材料是电池的核心部件,获得性能优异的电解质材料一直是研究者们致力追求的目标。固态电解质材料相比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材料因其化学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备受关注,而现有市售的固态电解质材料需要在较为温和的环境中才能实现较好的性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电池中的应用。使用无机填料与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来制备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材料因能兼具聚合物基底和填料的优点而成为固态电解质研究的热门,其中多金属氧酸盐作为一种结构明确、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纳米分子簇在新型固态电解质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一步制备微相分离型高温无水离子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简单、通用化方法,将含有氢质子和锂离子的多酸与聚乙二醇基大分子链转移剂均匀溶解在含有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单体的有机溶剂中,除氧后只需简单加热便可发生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反应,干燥处理后即可得到所需的固态电解质材料。所得高温无水离子导电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双连续的微相分离结构,其中多酸均匀分散在聚乙二醇嵌段中形成导电相,成功实现了对质子和锂离子的有效传递,高度交联的聚苯乙烯相提供力学支撑,为整体材料提供了强的机械性能和高的热稳定性。所制备的微相分离型高温无水离子导电纳米复合材料克服了传统固态电解质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避免了现有固态电解质材料掺入的小分子酸易从聚合物基质中渗出的缺点,并且此方法工艺简单,拓展性强且质量易于控制,拓宽了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本实验制备的质子型导电纳米复合材料PW12-PEG5k-b-P(S-co-DVB)具有双连续微相分离结构,两相之间的特征尺寸为16~20 nm,其中30 wt%PW12-PEG5k-b-P(S-co-DVB)样品在150℃高温无水条件下,质子电导率达到2.03×10-4 S cm-1,实现了质子的有效传导,并且材料热稳定温度在200℃以上,保证了所得质子型固态电解质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所制备的锂离子型导电纳米复合物30 wt%Li7V15-PEG400在80℃下锂离子电导率达到了1.12×10-4 S cm-1,通过对离子电导率进行阿伦尼乌斯拟合,计算出离子导电活化能在0.228~0.511 e V的较低水平;所制备的锂离子导电纳米复合材料Li7V15-PEG5k-b-P(S-co-DVB)具有双连续微相分离结构,两相之间的特征尺寸为17~27nm,其中30 wt%Li7V15-PEG5k-b-P(S-co-DVB)样品在145℃无水条件下的锂离子电导率为2.71×10-6 S cm-1,并且材料热稳定温度在200℃以上,保证了所得锂离子型固态电解质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将所制备的材料装进Li|Li7V15-PEG5k-b-P(S-co-DVB)|Li对称电池中,通过电位极化法算出在80℃时锂离子迁移数为0.87,接近单离子导电固态电解质的离子迁移数,有效地实现了锂离子的传导。
其他文献
本文以流体力学为基础,使用ANSYS模拟柴油机尾气气流流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尾气净化装置,通过模拟实验和台架实验验证装置的净化效果。基于换热理论和换热方法,建立了螺旋套管尾气净化模型,分析了螺旋外管对颗粒物的捕集效率,并且探究了螺旋管的结构参数变化对尾气降温效果的影响,最后拟合得到了换热系数关系式。基于两相流理论建立了直板通道和弯曲板通道中尾气颗粒物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弯曲板表面水膜净化柴油机
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会使结构产生剧烈振动,严重时将导致结构破坏乃至人员伤亡。主动控制技术是抑制结构振动的有效手段,其关键在于根据灾害特性与结构特点进行控制增益的合理设计。考虑到结构所受到的外荷载及量测噪声和控制噪声等干扰均具有本质不确定性,且地震、强风等外荷载一般具有明显的非平稳特性,因此有必要开展非平稳随机激励下的结构随机最优控制研究。传统的确定性最优控制方法需要求解以结构运动微分方程为约束条件
近年来,多孔吸油剂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氮化硼由于其优异的化学惰性、耐高温性、无毒性、疏水亲油,是一种理想的能承受恶劣条件的无机材料。然而,制备成本高、需要极高温度烧成以及危险的烧成气氛是制备氮化硼多孔材料的挑战。因此,开发一种简便、绿色、免烧结以达到氮化硼多孔化目的的方法,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六方氮化硼片间的弱范德华力导致其宏观不稳定性,以及其亦会因强共轭作用而发生团聚,造成复合氮化硼多孔材料制备的
池塘养殖目前仍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方式,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水资源浪费、鱼病频发、养殖废水排放污染周围水体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对养殖废水排放的管理趋于规范和严格,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技术等新型的水产养殖方式应运而生,依靠生态池塘等污水处理设施对养殖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节水减排和废水循环利用上表现出巨大潜力,可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鱼类安全生产的要求。然而,目前对于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技术中生态池塘对养殖废
蒸汽发生器是核动力装置中的重要设备,不仅起着热交换的作用,还阻隔着放射性堆芯冷却剂可能的外漏。传热管通过胀焊接工艺与管板连接,胀焊接工艺过程管内壁胀接边界及焊接接头处存在残余应力,且管子内部流动介质具有强腐蚀性,在高温高压工作环境作用下,管子管板极易发生应力开裂失效。因此研究管子管板残余应力分布及变化情况对保障核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管子管板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如下。(1)基于弹
自主水下潜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下结构物形式,在国防军事领域、科学考察领域以及民用经济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水下结构物水动力性能设计的初始阶段,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基于系统(System-based)简化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实验及水动力导数(Hydrodynamic Derivatives)回归可完成水下结构物的操纵性预报。此方法简单快速,但对结构物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有较高要求且无法对潜器附近流场进
混响场情况下,早期、后期反射声对语言可懂度的作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信噪分离角度(目标语音与掩蔽噪声的分离角度)以及混响时间均会影响反射声对语言可懂度的作用效果。本文采用测量言语接受阈的方法评估语言可懂度,研究了三种声场模式(直达声、直达声+早期反射声、双耳房间脉冲响应)在不同信噪分离角度、不同混响时间下的语言可懂度。同时,计算了双耳互相关系数、语言传输指数等客观参量。进一步地,通过脑电实验记录
随着材料加工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冷弯成形钢材由于受力性能良好、构件重量轻等特点,在国内外钢结构和大跨度空间结构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然而,截至目前国内外对冷弯成形的钢拱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较少,对此类钢拱进行稳定承载力设计时仍沿用梁柱构件相同的残余应力分布模式,与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别。因此,本文在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我国现行的结构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对辊弯成形残余应力应变分布和辊弯成形的圆弧钢管拱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道路范围不断外扩,城郊公路面临着从公路功能向市政道路功能转变的需求,公路市政化改造势在必行,但目前还没有相应规范指导改造工程实施,这是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明确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的涵义,通过对改造工程的车型分布、交通需求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基于城镇化率和迭代约束对传统交通量预测四阶段法进行优化,进而确定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的道路分级和设计速度等几何
金属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是一类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和汽车制造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先进技术。其独特的逐层建造金属零件的特点,可极大提高设计自由度和制造灵活性,从而实现具有复杂的几何形状零件的快速制造。然而现有合金因其成形过程中容易产生柱状晶粒和周期性裂纹缺陷,使其难于直接应用于增材制造。目前在增材制造过程中引入金属凝固成核剂是解决这些缺陷的一个有效途径。TiC颗粒因其熔点高、弹性模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