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乙酰丙酸衍生物为原料的新型聚酯的合成与性能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zjl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生物质为资源合成高分子材料,是解决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中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一条可行途径。本文以生物质资源的平台化学品—乙酰丙酸的衍生物双酚酸(DPA)及其酯为原料,通过与间苯二甲酰氯(IPC)进行界面缩聚反应,合成了两类聚芳酯—聚合物聚间苯二甲酰双酚酸(poly(DPA-IPC))和聚间苯二甲酰双酚酸酯;对该体系的聚合规律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聚合动力学模型,并考察了聚合物的若干物理性能、热分解机理及其改性途径。以双酚酸、间苯二甲酰氯为原料,四丁基氯化铵(TBAC)为相转移催化剂,通过界面缩聚法得到聚间苯二甲酰双酚酸。采用不同溶剂做有机相时,发现DPA/IPC聚合体系中均出现大量白色胶囊,但是聚合物的反应产率、特性粘数、胶囊直径以及胶囊壳层的厚度在不同溶剂中存在较大差别。可用溶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理论对此进行解释,当溶剂与聚合物相溶性较好时,反应产率以及特性粘数均随反应时间迅速增加,胶囊壳层较厚;当溶剂与聚合物相溶性差时,产率及特性粘数增加缓慢,胶囊壳层薄。采用与聚合物有适当相溶性的溶剂如二氯甲烷,有利于提高聚合物产率和特性粘数。在优化的聚合条件(nNaOH/nDPA=3、nTBAC/nDPA=4%、[IPC]=0.2mol/L、[DPA]=0.11mol/L、nDPA/nIPC=1)下,得到了特性粘数为1.71dl/g的poly(DPA-IPC)。由聚合反应机理可以得到DPA/IPC聚合反应体系的物理模型。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假设,得到单体浓度、聚合物活性端基浓度的反应-扩散方程组,并通过差分法以及追赶法得到该方程组的数值解。通过比较有机相单体浓度变化的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适合该聚合反应体系。通过模型的模拟结果发现单体浓度、聚合物浓度随胶囊半径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模型参数,发现该界面缩聚过程受单体及齐聚物的扩散控制。进一步考察了聚间苯二甲酰双酚酸poly(DPA-IPC)的热性能。由DSC、TGA得到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159℃)以及热分解曲线,发现poly(DPA-IPC)的热分解存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即开始分解。为了研究其热降解机理,通过裂解-红外、热重-红外等测试手段对DPA单体以及聚合物进行了分析,发现聚合物热失重是由悬挂羧基引起的。聚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通过多个升温速率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得到。由于poly(DPA-IPC)的热性能下降,因此考虑将该聚合物的碱溶液作为高分子电解质溶液使用。用稀盐酸滴定poly(DPA-IPC)的碱溶液,发现溶液的pH值随HCl的滴定缓慢下降,并且该聚合物碱溶液的比浓粘度随聚合物浓度的下降而升高,由此可知poly(DPA-IPC)碱溶液具有典型的高分子电解质性质。通过测试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聚合物碱溶液的比浓粘度随时间的变化发现聚合物在碱溶液中非常稳定。由于poly(DPA-IPC)的热性能较差,因此考虑将DPA与甲醇/乙醇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双酚酸酯,双酚酸酯与间苯二甲酰氯以TBAC为相转移催化剂通过界面缩聚法进行聚合反应,合成含悬挂酯基的聚芳酯。考察了双酚酸酯的脂肪族酯键在NaOH做酸接受剂的水相溶液中的稳定性,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溶剂作有机相时聚合反应产率以及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变化,通过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聚合机理。由DSC以及TGA表征了双酚酸酯/IPC聚合物的热性能,其中双酚酸甲酯/IPC聚合物以及双酚酸乙酯/IPC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149.4℃以及140.5℃。双酚酸酯聚合物从300℃开始热分解,达到600℃后,仍有30%左右的残余,因此该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高于poly(DPA-IPC)。为改善双酚酸聚合物以及双酚酸酯聚合物的热性能以及加工性能,进一步将双酚酸以及双酚酸酯与BPA进行共聚。在DPA/BPA/IPC的共聚体系中,考察不同搅拌速度以及不同温度下的反应程度以及共聚组成。而在双酚酸酯、BPA与IPC的共聚反应中,因为双酚酸酯的亲油性,所以共聚组成与单体的摩尔比更接近。通过DSC以及TGA的方法考察了共聚反应中DPA与BPA投料比为2/98~10/90时共聚物的热性能。发现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以及熔点随着DPA加入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仍然较高,最低为163.5℃。当DPA加入量为2%时,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为380℃,DPA加入量进一步增加,则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大幅度下降为280℃。在双酚酸酯/BPA/IPC共聚物中,玻璃化温度随着双酚酸酯加入量的增加而下降。当双酚酸酯的加入量为10%时,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大于380℃,但是随着双酚酸酯的加入量增加,热分解温度逐渐下降。因为上述聚芳酯均为不可降解聚合物,因此考虑同样来源于乙酰丙酸的γ-戊内酯(γ-VL)为原料与ε-己内酯(ε-CL)进行开环共聚得到可降解脂肪族聚脂。由于γ-戊内酯为五元环结构,难以进行开环聚合,因此分别考察了四苯基锡、异丙醇铝、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等催化剂,以及以磷酸为催化剂的水解缩聚反应,结果发现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因此选择三氟化硼乙醚为本体开环聚合的催化剂。在合适的聚合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含量下,高产率地得到了该共聚产物。分别由GPC、1H-NMR及DSC考察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共聚组成以及熔点,并且通过K-T法得到两种单体共聚的竞聚率:r(ε-CL)=17.6,r(γ-VL)=0.0078。
其他文献
本论文对有机电化学工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比较研究,以胺的电解氧化法氰化合成(-氨基腈作为研究模型,总结了电解氧化反应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电解氧化氰
外泌体是一种双层脂质膜连接囊泡样小体,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参与细胞及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外泌体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包括脂质、蛋白质、DNA、mRNA以及非
<正>~~
期刊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通过比对分析国内外智能门锁标准技术内容、智能门锁产品的技术特点和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提出智能门锁标准制修订应关注的方向和领域,从标准引领产业技术进步的角度出发,助
某石煤钒矿含V2O50.865%,主要矿物为石英,钾长石、绢云母、白云石、方解石含量较高,采用硫酸熟化—柱浸技术提取其中的钒。考察了矿石粒度、熟化和浸出工艺参数对钒浸出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