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农业投资效率一直是公共投资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农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逐步优化,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对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政府制定了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一项重大措施就是大幅度增加政府公共投资特别是农业投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管好用好政府农业投资,努力提高农业投资效率,在当前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比较系统地研究我国政府农业投资效率,特别是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系统分析了我国政府农业投资的规模效率、产出效率和结构效率。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一是为政府农业投资指标的设置和统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分析基础。本文以现有统计数据为基础,从建设发展的角度,对政府农业投资内涵进行了界定,超出了传统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范畴,也有别于财政支农资金概念,应该说比过去已经前进了一小步,虽然还远远不够,但这为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公共财政需要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的政府农业投资指标设置和统计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这个角度上讲,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二是为政府农业投资效率研究引入配套的计量经济应用方法。在政府农业投资效率研究中,除一般的弹性分析方法外,本文运用了多元统计及向量自回归方法(VAR)、脉冲响应函数和误差修正模型(VECM)等对政府农业投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这在政府农业投资效率研究方面是一个创新和突破,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深度。而且,本文还从数理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我国政府农业投资体制的演变及其内在机理,拓展了政府农业投资效率研究的新领域。三是构建了我国政府农业投资效率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本文率先对我国政府农业投资效率评价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尝试构建我国政府农业投资效率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层次、多目标评价体系架构的进一步完善,填补了国内政府农业投资效率评价体系理论研究的空白。特别是从实践的角度,确立了政府农业投资效率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对政府农业投资管理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依据。当然,评价指标体系尚处于框架构想阶段,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