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如污水排放、农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水华的暴发,这大大影响了地表水尤其是湖泊和水库的水质。夏季暴发的蓝藻水华影响范围最广、毒性最强。目前控制蓝藻水华的传统方法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法。这三类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蓝藻水华的暴发,但其存在的二次污染、高成本等缺点而使之无法成为今后有效且有益的治理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治理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一种以温室气体CO2为治理手段,利用CO2溶于水产生H+而使水体发生酸化的原理,考察由此产生的酸化条件对蓝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选择铜绿微囊藻和螺旋鱼腥藻两种蓝藻作为供试藻种,考察向藻液进行CO2间歇式通气处理产生的三个酸性条件(pH=5.5、6.0、6.5)对这两种蓝藻生长的影响,并考察铜绿微囊藻对三个酸性条件的耐受性及其对不同生长期进行的通气酸化处理的反应。通过一系列的CO2抑藻及控藻实验,结果表明:在对数生长期进行酸化处理的过程中,铜绿微囊藻和螺旋鱼腥藻的生长均受到了抑制,且pH越低抑制效果越明显,但螺旋鱼腥藻的受抑制效果较铜绿微囊藻差。三个酸性条件pH=5.5、6.0、6.5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及最大除藻率分别为0.0030d-1、0.0325d-1、0.1105d-1和98.0%、97.4%、97.4%,而螺旋鱼腥藻的生长速率及最大除藻率分别为0.1175d-1、0.1334d-1、0.1219d-1和62.4%、50.3%、49.7%。在生长稳定期进行酸化处理的过程中,pH=5.5、6.0两种酸性条件下对于铜绿微囊藻的最大除藻率分别仅为24.0%、9.8%,而pH为6.5的酸性条件对铜绿微囊藻去除效果不明显。因此与对数生长期相比,稳定期进行的通气酸化处理效果较差。此外,铜绿微囊藻对于不同酸性条件的忍受能力不同,pH为5.5、6.0两种酸性条件对铜绿微囊藻是致命的,而pH为6.5条件对铜绿微囊藻只起到了抑制作用,未使其藻细胞死亡。为了对比利用CO2作为酸度调节剂与利用稀HCl作为酸度调节剂两种方法对蓝藻生长的抑制效果,本研究亦考察了稀HCl间歇式酸化处理后两种酸性条件pH=5.5、6.5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O2酸化处理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优于利用HCl酸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