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减灾活动中的文化现象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nak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灾害群发期”,清代的减灾思想、减灾措施以及礼俗行为文化较之前代更为发达、完善和繁荣。而清代旱灾重灾区之一的西北地区则在灾害防治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现象。学界多将其研究集中于减灾活动的单个层面,而整体研究则显得很不足,尤其是对清代西北的荒政实施状况及礼俗信仰的研究更显得薄弱。 本文所进行的减灾文化研究,则以西北地区为主要着眼点,而以1810年嘉庆朝西北大旱为重点考察对象,并围绕灾害防治对荒政的程序、措施、社会保障体系做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清代荒政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因地制宜的变动,使其更适合于当地社会救灾活动的开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实践了当地官绅的减灾思想,与此相密切联系的信仰、习俗、行为文化体现了该地区所特有的内容,陕西地区的“原杰信仰”与甘肃皋兰、陇西地区的“神泉信仰”最为突出。 为了达到融清代减灾文化的现象、内涵与功能于一体的初衷。在研究过程中,将清代减灾活动中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动、静相结合的考察,重点考察1810年减灾活动的同时,也更多的考察了减灾文化的历史嬗变,对诸如义赈、社会保障等体现时代进步的内容力图详究。为了更好的揭示减灾文化的社会内涵与作用,对其的功能也有深入的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尘螨过敏性哮喘(简称螨性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7例螨性哮喘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IL-10的含量,并比较不同病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了12例输尿管本身或毗邻部位晚期肿瘤造成梗阻的患者,并对这一组病例进行了输尿管旁路(bypass)支架体内引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CpGODN1826在体外增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抗胃癌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DC,用GM-CSF和IL-4培养至第5天分组:GM-CSF+IL-4组、GM-CSF+IL-4+TNF-α组、G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探讨左心病变相关的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右心室形态和收缩功能的特征。方法入选左心病变相关的PH患者23例和健康对照者27例,行
本文通过对物流及其理论的发展沿革进行阐述,指出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全球化大环境下,物流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具有节约成本、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战略的意义,并主要针对我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因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等医疗损害而引发的医患纠纷愈来愈多,在法律上究竟应当采用何种责任方式来解决医患纠纷,在法学界和医学界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司法实践
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s)DEM直接提取河网及相关流域信息,是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本文在分析目前主流河网提取算法之基础上,自行开发了一套D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