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现代中小学教育里,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责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领会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将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内化成自己的教学理论,在教学实际中始终能够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这三维目标为己任,力求在自己的努力下,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知识的增长,性格的完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现代中小学教育里,学习的过程分为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教师颠覆了以往传统教学里单纯授教的教学观,将学生学的过程摆到了重要的位置,教师拥有了崭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始终能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主体的位置上,始终坚持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并将这种新的理念贯穿到了整个课堂教学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现代中小学教育里,师生关系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教师还扮演着学生的父母,朋友和管理者的角色,师生关系拥有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新含义。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带领下,现代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就在整体提高的教育情境下,也难免有些不和谐的成长,在笔者所观察的河南省某高中的语文教学实际里,依然存在着些许问题,有些语文教师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作为自己每堂课的责任与任务,在每堂课之前都在教案上罗列出一系列的目标,信心十足地去上课,到这节课结束后却发现目标实现的太少了;还有些语文教师为了彰显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力求在课堂上让学生一味动起来,从课堂氛围上看,整个教学课堂确实动了起来,然而在检测教学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并没有提高;还有一些语文教师在上课前设想自己的哪个教学环节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实际课堂内却没有得到任何反应,这不免让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了被动的局面……那么,笔者在观察到这一系列的情况后,通过与该校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交流、观摩课与实践讲课的经验分析了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这可以归结为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矛盾。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什么是“发展”?“发展”就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要求教师在不断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加强对实际课堂的反思,那么笔者就通过总结河南某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与笔者自己的教学反思,力求在实际中寻找出解决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相冲突的策略,希望本文能够读者带来一些思考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