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企业市场化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did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应时代要求,我国公用企业改革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改革的方向也已明确为市场化。公用企业的运营,离不开三个元素,即投资者、管理者和消费者。公用企业的发展阶段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之前可以称为垄断经营时期,之后可称为市场化经营时期。两个时期就是将三个元素的具体承担者不断地进行调整的过程。法律体系顺应了这个潮流,也相应做出了变化,以提高效率,增进公用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客观地说,改革前的公用企业是不负众望的,总是能竭尽全力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方便、价廉、质优的产品和服务。此时的公用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是合一的,政府办企业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各国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基本上认同这样一个理念,公用企业是自然垄断性企业,垄断经营和国家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随着社会的继续进步,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资本的极大积累,公用企业的自然垄断性基础发生了动摇,国家干预的方式亟待改变,法律不再无条件地为公用企业的垄断经营豁免。从英国的公用企业民营化改革开始,各国纷纷探索以“多元投资、竞争主导”为特征的公用企业市场化改革方案。时至今日,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无论是公法还是私法,在调整公用企业市场化改革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我国公用企业市场化改革较晚于主要发达国家,但是也已经逐步走向正轨,法学理论界也开始关注这方面的变化。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明显的,(1)法律实践在公用企业市场化改革方面还很少,多是政策性调整;(2)法学理论也只是从各部门法的角度进行研究,没有综合公法、私法、实体法、程序法进行论述;(3)现有的立法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立法数量少,法律位阶低的问题;(4)学界对上文提到的三个元素中,有关承担主体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的关系还存在认识上的很多矛盾。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公用企业市场化改革的相关法律文献,考查公用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一些成功案例,结合我国实际,进行阐述。本文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公用企业市场化法律问题研究背景。主要是从法学的角度,对公用企业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描述了一些通行的观点后,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对世界及我国公用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趋势,总体特点,以及共性的问题做了阐述。  第二部分,公用企业市场化法律问题的基本理论。这是本文的重点,此部分主要是论述公用企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法律体系和法学理论应当做出什么的贡献,发挥怎样的作用。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的竞争条件,健全的公共利益保障,对路的政府支持都是公用企业走向市场必不可少的因素。  第三部分,西方主要国家公用企业市场化法律问题实证分析。本部分分别对英、美、德、法四国的公用企业市场化法律问题的实例进行了分析论述。因为这四个国家的公用企业的市场化进程较早,且各具特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论述过程中,作者也针对性地与我国的改革进行了比较,试图为我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途径。  第四部分,我国公用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法律对策。本部分是全篇的高潮,是建立在前三部分的分析、比较、研究基础上,对我国公用企业市场化进程提出具体的法律对策,希望对实践有所启示。
其他文献
3月12日上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著名艺术家系列展之一——管峻书画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覃跃,中
将组织资源概念及理论引入非公党建领域,将非公党建与开发党的执政资源直接联系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是一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在这一理论视野下对基层党建的矛盾和问题作了再思与探
青春是人生一道洒满阳光的风景,是一首用热情和智慧唱响的赞歌。青春是永不终止的音符,是世上永存的绿色。 Youth is a landscape full of sunshine in life. It is a hymn
该文提出抗战前期毛泽东的理论著作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色,并从政治、军事、文化、哲学等方面作了深入分析.
1玉米种子粉种或烂芽的原因1.1气候因素1.1.1地温低持续的低温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据实验表明:在平均10℃的低温情况下, 1 maize seed powder o
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注重如何高效得到产品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生产安全问题.本文探讨了消防自动控制系统在化工厂房的应用,该系统在保证高效生产的同时,也保证了生产安全.
该文旨在透过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变迁在城市家庭生活方式上的投影,来揭示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环境变化的特点及其对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为澄清现代家庭教育中的若干误区
刻铜文房是刻有文字或图案的一系列铜质文房用具的总称,以墨盒和镇尺为主,制作与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晚期。清代道光年间,北京琉璃厂开始规模化生产墨汁,人们不再需要即时磨墨,而铜墨盒作为储存墨汁的容器随之诞生,盒内装有一团丝棉线团吸收墨汁,盒盖则箍有石板或砚板用以舔笔。  刻铜墨盒的收藏价值主要来自盒面的刻绘,在清末秀才陈寅生等人的创制下,原本光洁单调的墨盒表面被刻上了类似砚铭的文字,后来到民国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