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篇连贯性最早是由语言学家Widdowson在其博士论文An AppliedLinguistics Approach to Discourse Analysis中首次提出的。1976年Halliday和Hasan的著作Cohesion in English问世之后,有关语篇连贯性的分析也成了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随着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诸多学者对语篇的连贯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相关理论。其中包括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理论,Grice的会话理论,Widdowson的言外行为理论以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等。这些理论研究推动了语篇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鲜有学者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连贯性,从转喻的视角来解释语篇连贯性的研究则为数更少。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一些语言学者意识到之前对于转喻的研究太过狭隘。事实上,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过程。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转喻影响着我们日常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在诸多有关概念转喻的研究当中,Lakoff的理想认知模型(ICM)受到认知语言学界的广泛认可。但是理想认知模型并不能确切的解释转喻是如何在源域和目的域中实现投射的。因此,国内著名语言学者徐盛桓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涵外延传承说,结合类层级结构原理,这两种理论为本篇转喻形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转喻既然是一种基本的认知现象,那么转喻思维就能够为语篇的连贯性做出合理的解释,而且某种程度上转喻关系也可以构建语篇的连贯性。本文中,以徐盛桓的类层级结构和内涵外延传承说为基础,结合Al-Sharafi的图示理论,我们将重点尝试从转喻的视角分析语篇的连贯性,主要是由转喻表述所构成的语篇的连贯性从而证实转喻是如何在语言表达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全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本文的引言部分。该章节中我们简要的阐述了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的意义以及所采用的方法。第二章是对连贯的概略纵览。本章首先界定了篇章和语篇的异同。随后分别从语义学,语用学及心理学的角度回顾了西方学者对语篇连贯所做的研究。第三章是对转喻研究的简要回顾。在本章节中,我们从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结构主义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概览了前人对转喻所做出的相关的研究,为全篇的转喻新视角研究作铺垫。第四章是全篇的理论框架部分。集中介绍了常规关系,类层级结构,内涵外延传承说以及可能世界逻辑,为本文转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框架。第五章是全篇的研究核心部分。本章中,我们以徐盛桓教授的相关理论,特别是类层级结构和内涵外延传承说为基础对转喻表述的生成机制做出了详细解释,为转喻生成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在此基础上,结合Al-Sarafi的图示理论,我们对语篇的连贯性,尤其是由转喻表述构建的语篇的连贯性做了尝试性的分析。结果证明:作为一种基础的认知现象,转喻不仅体现在转喻表述上,更体现在语篇的连贯性上,转喻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表达。第六章是全篇的结尾部分。在本章中,我们总结了全篇的研究结果,列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局限性并为未来研究的可能性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