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可以分成西汉、新莽和东汉三个时期。砖文贯穿整个汉代,从西汉开始,砖文就变成一种装饰物独立出现,这里所讲的独立出现,是由于在西汉之前,没并有出现这种形式的装饰物。在先秦和秦代砖上所留下的文字,多为印章戳记或者刻划符号,从西汉开始,这些文字所存在的位置发生了转变,转移到砖侧,或者砖的正面、反面,和之前的印章戳记大不相同,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装饰性也变得更强。除此之外,在瓦当中也存在着与砖文相同的情况。同时汉代也是隶变的关键时期,文字也由小篆变成隶书,在这一时期的文字,处于篆书和隶书的过渡阶段,所以文字呈现出篆隶杂糅的局面。东汉时期,有大量的碑刻保存下来,比如《张迁碑》、《礼器碑》等,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所使用的文字,已经是规规矩矩的隶书,但是在东汉砖文中,相对于碑刻来看保存了隶变时期的痕迹,因而砖文当中的文字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本文通过对汉代砖文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文字发展的脉络,总结出当时在砖文当中,文字的使用为何会存在滞后性。并且结合明清篆刻“印外求印”的理论,以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三人的篆刻实践来探求篆刻艺术与砖文的关系。本文最后,从隶变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和篆隶杂糅的趣味性书写两方面来总结了砖文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