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电视通过影像和声音符号即时、快速的传播多元信息,观众不受识字能力或教育程度的限制,因此,在其问世半个世纪后,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信息来源。通过媒介化的经验,电视提供了人们对外在世界的感知与认知,甚至形成态度、导致行为。同时,由于电视在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符号系统相对复杂,其产品存在多层操作的可能性,因此培养受众的电视素养成为媒体教育的核心概念,希望通过对电视作全观的了解,使个体能够积极的解读电视,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动的受众。与“电视素养”类似的名词还有,批判性接收技巧、批判性观看技巧、批判性电视评估技巧等等,虽然名称各异,但内涵却大致相同,都指向以怀疑主义的态度来分析电视媒体在制作技术、符号表征及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的多重议题。这种批判性视角及议题的选择从何而来?笔者认为,素养从来不是一个自然天成的建构过程,而是历史的产物,理解电视素养,应追溯其历史源流;推行素养教育,应结合本土经验。本文以英美电视素养教育的进程为参考,思考社会语境与电视素养演变的关系,勾勒我国现阶段电视素养教育应着力的重点及可行的策略。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电视媒体的强大影响力、国内外学者研究电视素养的概况及笔者的选题目的。第二部分则阐述了英美两国电视素养理论的发展脉络,既包括电视素养教育兴起所依托的理论基础,也包括了每一次演变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教育本质。第三部分则探讨了在不同时期中电视素养教育议题的变迁,社会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的每一步进展都对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再现、暴力、意识形态等等)都构成了电视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第四部分,笔者回归到本土情境,分析我国目前的电视文化生态及电视发展趋势所引发的新命题:全球化、消费主义、数字技术等。并参考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经验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教育策略。在结语中,笔者再次强调了社会语境对于电视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指出目前我国开展素养教育的困境所在,期许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而不仅仅只是依赖正规教育体系为电视素养教育开创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