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地关系是经济学重要的研究范畴。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与生产要素,土地问题是最基本的社会问题,土地制度是最基本的社会制度。从世界经济的角度和视野来研究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既可以充分发挥专业理论之特长,又可以在解决土地利用现实问题上发挥指导作用。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利用粗放、低效的问题突出。因而土地集约利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土地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保障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论文分析了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地租理论、规模报酬理论、集聚经济理论、人地关系协调理论等依据,运用系统分析、模拟与类比、情景预测和优化决策等方法,开展了土地集约利用功能定位、驱动机制、定量评价研究,并以海南省为例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与问题;(2)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功能定位;(3)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体系与模型;(4)我国土地集约利用模式与体制创新;(5)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与对策措施。 论文取得出了以下的主要结论与进展: (1)率先对我国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功能定位。土地集约利用对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节约集约用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处理经济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必然要求;土地集约利用尤其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支持新农村建设,并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启动模式,为各地政府所广泛采用;节约集约用地,能够切实有效地减少建设占用耕地,是保证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节约集约用地,是转变经济增长,引导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挖掘存量土地潜力,科学配置土地资源,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从而满足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及保证现代化建设的合理用地需求。 (2)对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一是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差异显著,中部山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低于沿海地区,这主要与土地利用程度相关,以农用地和生态用地为主的用地方式决定其较低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二是不同区域之间由于区域功能定位、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某些功能类型(如生态保育区、生态旅游区等)的土地利用则不宜追求过高的集约度。三是城市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制约因素是土地投入程度及其利用效率。从长远出发,加快城市建设、提高城镇规模等级是提高土地集约水平的重要措施;四是加强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在不影响农村居住质量的情况下推进“迁村并点”,减少人均居民点用地,是提高村落聚居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最有效途径; (3)通过研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剖析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并进而阐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开展土地集约利用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意义。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人与自然之间能否建立真正的和谐关系,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而开展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平衡点和主要途径之一。 (4)从理论和现实潜力两个角度提出了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了土地集约利用指标筛选的原则以及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选取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因子,对现有不同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进行了梳理和系统分析,应用多因素评价法分别建立了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 (5)系统开展海南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分析。从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域为单元对海南省区域、城市区和村落聚居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初步观点与结论是:一是从全国来讲,海南省无论是总体区域,还是城市和村落,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在东部沿海地区,海南省区域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为最低;二是海南省较低投入与产出水平,影响着区域总体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扩大区域投资能力、吸引人力资本进入将是根本的出路。 论文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1)基于土地利用功能类型区,深入开展不同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导向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优化决策研究。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协调土地利用供需关系的规划决策还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2)着眼于我国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战略的结合,充分发挥区域土地集约利用优势,通过土地集约利用、规模经营和技术创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推进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过程,是一个涉及到土地制度完备性、土地规划科学性、土地管理严肃性、土地市场有效性以及意识形态先进性等要素的复杂系统工程。从宏观区域尺度上,构建促进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和政策环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提出以下4个层面的优化对策:一是科学编制和实施节约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向;二是建立完备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的法律约束力;三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不断提高规划决策者及社会公众的土地节约集约观念和意识;四是充分发挥土地配置的市场调节作用,控制总量、挖潜存量、限制增量,逐步确立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作为考核区域经济发展与实施土地配置的度量标准和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