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照经营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生活造成影响,损害国家利益,造成不公平竞争。各级政府部门积极研究无照经营的治理方法,用各种手段对无照经营行为予以打击,但收效并不理想。导致无照经营存在的原因是什么?解决无照经营必须抓住的关键点在哪?无照经营体现什么样的复杂利益关系?如何引入新的机制、借鉴新的方法来治理无照经营?如何在治理无照经营中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寻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为寻求以上问题的答案,本文以广州市海珠区无照经营治理为例,从四个部分阐述了城市无照经营的公共治理。
论文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无照经营的国外和国内的背景,研究城市无照经营治理的缘起,界定无照经营的涵义,并对治理理论、无照经营的有关资料、善治理论进行文献综述。最后对关于城市无照经营治理适用善治理论进行了简短的推论。
论文第二部分(即第二章)结合海珠区的情况,分析了城市无照经营的现状、危害和原因。笔者跟随工商部门调查海珠区无照经营情况,结合实例,总结出无照经营的特点和三大最主要的危害,从而分析无照经营存在主要有主体方面、客体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原因。
论文第三部分(即第三章)描述了政府在治理无照经营中的现状。海珠区政府近年来在治理无照经营中不遗余力,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由区政府牵头综合执法、针对不同行业联合整治、加大宣传、引导办照、创立亮照经营示范区等。但是,通过统计数据得出,近几年来无照经营的数量有增无减,从公共治理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体现在:政府对公众参与性治理的意义认识不足,政府对自身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认识不足,政府治理无照经营的信息透明度不够,政府没有设定一定的责任指标和考核指标,政府没有对无照经营的举报建立一套及时的反馈机制以及政府部门“创租、寻租”,无视社会公平、稳定。
论文第四部分(即第四章)提出了基于善治理论的城市无照经营治理思路。以善治理论指导城市无照经营治理有如下意义:可以协调市场个体生存创业的利益最大化追求与政府相对有效的引导和约束之间的矛盾;可以降低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调和的难度,能够增强政府管制的效力;以善治理论治理城市无照经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模式离善治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实现城市善治,形成善治城市的关键战略是适当的能力建设和协作管理,即城市政府通过自身的“再造”,提升治理能力,增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同时,努力寻找和发展非政府组织、企业、公众对城市治理的支持、参与和合作。治理城市无照经营中要遵循以下原则:政府职能转变原则,登记制度完善原则,公平化人性化原则,非政府成员参与原则,建立良好沟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