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正视者和近视者周边屈光状态的差异性;研究调节时周边屈光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方法:
录用了23名近视志愿者和14名正视志愿者。近视者年龄为23.8±1.2岁,屈光度数为-2.48±1.35D;正近视者年龄为24.1±2.2岁,屈光度数为0.05±0.37D。采用Grand seiko WAM5500红外自动验光仪,将等视角的‘E’注视视标设定在3m、50cm、33cm、25cm,在各调节刺激状态下分别测量中心屈光值、偏离中心注视轴位水平方向颞侧30°和鼻侧30°的屈光值。每个点测量10次,取平均值。
结果:
视远(3m)时,周边等效球镜和中心的差异为:正视组颞侧30°(-0.437±0.556)D,鼻侧30°(0.155±0.867)D;近视组颞侧30°(1.119±1.028)D,鼻侧30°(1.592±0.921)D。正视组呈近视化,而近视组呈远视化,正视组和近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01)。周边散光和中心的差异为:正视组颞侧30°(-1.530±0.849)D,鼻侧30°(-1.096±0.553)D;近视组颞侧30°(-1.401±0.450)D,鼻侧30°(-1.169±0.393)D。正视组和近视组都比中心大,存在颞鼻侧的不对称性,颞侧大于鼻侧,正视组和近视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视近(33cm)时,周边等效球和中心的差异与视远时相比变化不大(正视组颞侧30°(-0.541±0.729)D,鼻侧30°(0.052±0.906)D;近视组颞侧30°(0.962±1.027)D,鼻侧(1.318±1.037) D)。而周边散光与视远时比增大了(正视组颞侧-2.513±0.706D,鼻侧-1.994±0.405D;近视组颞侧2.162±0.453D,鼻侧-2.024±0.441D)。
结论:
正视者周边是负离焦,相对周边等效球镜呈近视化,没有随调节发生显著性改变。周边散光呈负离焦,负值比中心大,随调节发生显著性增加。近视者周边等效球镜是正离焦,相对周边等效球镜呈远视化,没有随调节发生显著性改变。周边散光呈负离焦,负值比中心大,随调节发生显著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