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制改革实施多年以来,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改革后新结构的运行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究其根源,还是过多强调机构数量、领导职数和编制总数的减少,停留在组织结构调整层面,未能从“结构—功能”角度着手,实现组织结构与职能转变的合理对接。2015年底,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哈尔滨市发改委)在“大处室制”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标准化处室建设。标准化建设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技术与方法,在公共管理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逐渐成为公共管理学的一个研究焦点。目前学术界对公共领域的标准化建设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不多见,且大多聚焦于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对行政组织标准化建设缺乏应有的关注。组织标准化建设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题中应有之义,是解决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等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标准化处室建设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标准化处室建设依据为研究核心,立足于哈尔滨市发改委标准化处室建设实践,采用实证调研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大处室制改革的合理性角度界定了标准化处室建设的概念,探讨标准化处室的构成要素、边界以及建设体系,提出并论证了“业务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信息化——信息集成化”的标准化处室建设路径。同时,以哈尔滨市发改委为例分析了标准化处室建设实践中存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分别从“结构—功能”角度、“交易成本”角度和“责权利”角度,建立数学模型探讨大处室制改革的合理性来源和处室的边界问题,提出了“行政工程师”的概念及主要职责。最后,基于哈尔滨市发改委标准化处室建设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标准化处室建设的完善建议与推广前景,为地方政府治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