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七卷提出:“要避开的品质有三种。恶、不能自制和兽性,其中两种品质的相反者很明白,一个我们叫做德性,另一个叫做自制。”自制与德性成为人们应该追求的品质,而不能自制、恶与兽性是人们需要避开的品质。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自制与不能自制就是德性与恶之间的中间品质,自制与德性靠得更近,与恶离得较远;不能自制与恶靠得更近,与德性靠得较远。亚里士多德认为自制是一种向善的好的品质,自制与不能自制相对,不能自制就是一种向恶的坏的品质。德性和恶之间同样存在自制与不能自制的中间品质,自制也成为了达到德性这种适度品质的纽带,不能自制则是通向恶。自制是具有选择的目的性,不能自制具有欲望的盲目性。自制者和不能自制者都有欲望,在欲望面前,自制者能舍弃欲望,按照理性的指引,对具体事物作出正确的选择。不能自制者,在欲望面前,听从欲望本身,欲望指到哪,人就盲目的跟随到哪,让人迷失,慢慢将人引向恶的深渊。自制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达到快乐。自制本身就是在引起人身体触觉和味觉快乐方面能够自制,所以自制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达到快乐。自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德性。德性是人的高贵品质,品质的养成从个人做起,一切能求之较低品质实现的道德实践,不应该首先求之于高尚品质。自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幸福。人们都在追求幸福,幸福的实现活动也是最为高尚和高贵的状态。幸福是活着的人一生必求而人们从来不会去谈一个死去的人是幸福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包含着快乐、闲暇和沉思。而作为不能自制的反义词的自制,主要指行动者在面对相反的诱惑时依然能够按照自己的最佳判断行事的能力或意志力。研究自制论就是要培养这种意志力,如此,人们才能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转化成为正确的行为,自制是一切道德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