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制约其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关键因素,研究水文过程,了解水量转化对土壤、植被的影响,对于严重缺水的地区具有重要意义。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水资源量有限,长期地不合理用水方式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而沙区的微区径流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且长期以来缺乏对其的研究。作为沙区“四水”转化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微区径流对沙区生态水文效应以及植被生态恢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利用水文学原理,以民勤绿洲坝区西北边缘的绿洲-荒漠过渡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人工模拟相结合,对于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的微区径流水文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2006年~2012年降雨量总体变化较小,且符合正态分布;民勤绿洲降水月分配不均匀、差异较大,其中7月份最高,12月份最低;季节分配也严重不均匀,其中夏秋两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8.45%,春冬两季占全年的21.55%;夜间降雨量多于白昼降雨量;民勤绿洲降水以<5mm的降水量为主,出现占全年降雨次数的80%左右,随着雨量级数增大,降雨次数减小。(2)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微区径流存在于强降雨天气下的有结皮覆盖的沙丘表面,依据产流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微区径流区划分为集水区和积水区两个部分,产流阶段发生集水区,属于坡面产流过程。(3)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微区径流产流人工模拟表明,在相同降雨强度下,物理结皮的产流时间短,且单位面积的产流量大。实际中,产流时间要晚于模拟实验的结果,这是由于天然降水初期降雨强度小。2012年7月29日,降雨量为33.6mm,平均降雨强度为1.03mm·min-1,实验样方内物理结皮产流时间为13.6min,地衣结皮为15.2min。(4)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微区径流区内,水分入渗深度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具体表现为:降雨强度为33.6mm·d-1时,24小时内30cm内土壤水分变化明显,50cm土壤水分在24小时后开始增加;当降雨强度为2.2mm·d-1时,仅有10cm处土壤水分发生变化;降雨强度为9.6mm·d-1时,20cm内土壤水分变化明显;两种结皮在同一降雨强度下,地衣结皮在降雨初期的入渗速率要低于物理结皮,但入渗量却要高。在无降雨的情况下,10cm土壤水分在24小时有波动变化,8点~20点表现为下降,20点~次日8点则为上升;连续192小时内,0~30cm土壤水分呈现波动,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5)相同水压下,地衣结皮的稳定入渗率q、吸湿率S以及导水率K都大于物理结皮。随着负水头的增加,稳定入渗率q、吸湿率S、导水率K都减小。当去掉结皮后,同一水头下稳定入渗率q、吸湿率S、导水率K都提高了50%以上,这说明结皮的存在阻碍了土壤水分的入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