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热咳喘胶囊前后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肺功能、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疗效,了解热咳喘胶囊对哮喘患者HMGB1的影响及临床疗效;通过观察使用热咳喘胶囊前后HMGB1、EOS在哮喘大鼠肺组织、气道、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表达及病理改变,进一步了解HMGB1、EOS与哮喘发病的相关性及热咳喘胶囊对哮喘大鼠HMGB1、EOS、病理改变的影响。 方法:临床观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热咳喘组,每组20例,正常组为健康志愿者10例,常规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热咳喘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热咳喘胶囊口服,疗程均为7天。常规组、热咳喘组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中HMBG1水平及EOS计数、肺功能(FEV1%、PEF%),并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正常组仅在入组时抽血做HMGB1及EOS检测。 动物实验,①建立哮喘大鼠模型,选取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5只。模型组第1天、8天、15天腹腔注射OVA/AL(OH)3致敏,第15天起OVA雾化激发7天,正常组致敏、激发药物均为同等量生理盐水,激发7天,并根据大鼠行为学及病理学结果判定哮喘大鼠模型是否成功。②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地塞米松组10只、热咳喘低剂量组10只、热咳喘中剂量组10只、热咳喘高剂量组10只。致敏及激发方法同前。从第15日起,地塞米松组每日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热咳喘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热咳喘胶囊0.525g/kg、1.05g/kg、2.10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同量生理盐水灌胃,共14天。末次激发6小时内留取大鼠肺组织及气道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及气道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MGB1在各组大鼠气道的表达情况。提取BALF,镜下检测EOS计数、EALIS法检测HMGB1含量。 结果: 临床观察: 1、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症状、体征单项积分、总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热咳喘组积分较常规组减低,其中单项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5%,热咳喘组总有效率为95%,热咳喘组较常规组总有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肺功能FEV1%、PEF%比较:常规组和热咳喘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FEV1%、PEF%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血清HMGB1、外周血EOS比较:治疗后,常规组和热咳喘组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热咳喘组较常规组有所下降,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动物实验: 1、肺组织病理改变: HE染色显示模型组支气管粘膜以及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EOS为主,支气管腔变狭窄、管壁有所增厚,气道平滑肌断裂,增厚,形状不规则,气道内上皮细胞脱落,粘膜下水肿明显;热咳喘低剂量组支气管壁增厚,可见气道平滑肌断裂,管周见多量EOS、中性粒细胞(NEU)及淋巴细胞(Ly)浸润;热咳喘中、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支气管壁相对完整,偶见平滑肌断裂,管周见极少量EOS、NEU、Ly浸润。 2、BALF中HMGB1含量及EOS计数、肺组织中HMGB1的表达:三个指标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模型组、热咳喘低剂量组、热咳喘中剂量组、热咳喘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正常组,HMGB1主要表达于气道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热咳喘低、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均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热咳喘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热咳喘低剂量组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热咳喘高剂量组低于中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塞米松组低于中、高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HMGB1可能参与了哮喘气道炎症的形成。 2.热咳喘胶囊可能通过抑制HMGB1、EOS减轻大鼠气道炎症。 3.热咳喘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热哮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二者或具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