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贝斯虫病(Babesiosis)是由梨形虫亚纲(Piroplasmasina)巴贝斯科(Babesiidae)巴贝斯虫(Babesia spp.)寄生于动物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血液原虫病。发病动物表现为体温升高,迅速消瘦,贫血,血红蛋白尿,红细胞数减少到45%,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至39%,如不及时治疗可在4-8d内死亡,死亡率达50%,慢性病例在数周或数月内才能康复,给养犬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巴贝斯虫病的防治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主要依赖药物。由于在巴贝斯虫病的治疗中,常用药物临床使用不规范造成普遍的耐药性,给治疗巴贝斯虫病带来巨大的困难,同时有些药物由于本身对机体存在毒性等因素不利于长期使用。因此,急需研发高效、低毒、无残留的抗巴贝斯虫的药物。本研究建立人工感染吉氏巴贝斯虫动物模型,观察中药马鞭草提取物抗吉氏巴贝斯虫的效果,然后从治疗疟疾的中药中挑选出6种抗疟原虫的中药活性成分,检测这些中药活性成分的抗吉氏巴贝斯虫活性。最后筛选出儿茶素作为抗吉氏巴贝斯虫药物,观察其对吉氏巴贝斯虫病的治疗效果。一、人工感染吉氏巴贝斯虫病临床症状与血液指标变化采集实验室保虫犬的血液,确定为吉氏巴贝斯虫感染后接种健康犬(5 mL/只),接种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每隔3d采集血液,通过血涂片及PCR检测感染是否成功;检测感染前后血常规、血液生化等临床病理学指标。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后9 d开始表现精神沉郁,厌食,可视黏膜苍白,感染第25 d有1只病犬死亡。剖检可见皮下、胸腔、腹腔积液黄染,脾脏极度肿大。感染后6 d通过PCR可检测到巴贝斯虫特异性基因片段。感染后12 d RBC、HGB和HCT开始显著下降,RBC、HGB和HCT最低为感染前的38.8%,38.9%,39.9%,RDW-CV和RDW-SD值逐渐增高。白细胞数等相关指标没有显著变化。血液生化指标中感染后期TP和ALB含量逐渐降低,TBIL和DBIL含量升高。表明人工感染吉氏巴贝斯虫病临床症状和血液指标变化与自然感染犬相似,表现为溶血性贫血。二、马鞭草提取物治疗犬吉氏巴贝斯虫病效果观察采用水煎的方法制备马鞭草提取物1 g/mL。在含有吉氏巴贝斯虫红细胞悬液中加入马鞭草提取物(终浓度1 mg/mL、0.1 mg/mL、0.01 mg/mL),37℃孵育24 h。采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通过检测吉氏巴贝斯虫虫体18S rRNA相对数量的多少,评价马鞭草提取物体外杀灭吉氏巴贝斯虫的效果。人工感染巴贝斯虫,当RBC降低到2×1012/L时,连续7d灌服马鞭草提取物,剂量为0.45g/kg,观察临床症状,检测血常规指标,确定治疗效果。结果发现,1 mg/mL的马鞭草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杀灭吉氏巴贝斯虫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马鞭草提取物组吉氏巴贝斯虫虫体18S rRNA表达量降低了42%,阳性对照组三氮脒降低了57%。使用马鞭草提取物治疗人工感染的病犬,血常规指标RBC、HGB、HCT在治疗后逐渐升高,治疗后22 d分别恢复到3.5×1012/L,83 g/L和25.3%,阳性对照组三氮脒RBC、HGB和HCT分别为4.21 ×1012/L,94 g/L和31.2%,效果略好于马鞭草提取物治疗组。表明马鞭草提取物对吉氏巴贝斯虫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略低于临床常用药物三氮脒。三、抗吉氏巴贝斯虫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用马鞭草苷、儿茶素、二氢石蒜碱、酸藤子酚、熊果酸、鸦胆子素H等6种中药活性成分处理含吉氏巴贝斯虫的红细胞悬液,药物浓度200 nmol/L,37℃孵育24 h。提取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吉氏巴贝斯虫虫体18S rRNA相对表达量。然后配制不同浓度的中药,处理含吉氏巴贝斯虫的红细胞悬液,检测不同浓度下中药活性成分作用后吉氏巴贝斯虫虫体18S rRNA相对表达量,然后分析药物浓度对数和抑制率之间的相关性,得出回归方程,计算IC50。结果显示,所选的6种中药活性成分对吉氏巴贝斯虫都有杀灭作用,200 nmol/L的儿茶素处理组对吉氏巴贝斯虫抑制率为47%,其次为酸藤子酚(抑制率为43%)、二氢石蒜碱(抑制率为40%)。6种中药活性成分中儿茶素IC50为273 nmol/L,其次为酸藤子酚(327 nmol/L)、二氢石蒜碱(378 nmol/L)、鸦胆子素H(451 nmol/L),马鞭草苷(1091 nmol/L)、熊果酸(1531 nmol/L)也都较好的效果。儿茶素效果优于目前兽医临床常用的抗巴贝斯虫药物三氮脒(449 nmol/L)。四、儿茶素安全性试验及治疗效果观察体外试验证实儿茶素具有较好的抗吉氏巴贝斯虫的效果,进一步通过体内试验验证儿茶素治疗犬吉氏巴贝斯虫病的效果。首先给ICR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儿茶素(2000 mg/kg、1000 mg/kg、500 mg/kg、250 mg/kg、100 mg/kg 和 0 mg/kg),观察儿茶素的安全性。犬人工感染巴贝斯虫,当RBC降低到约2×1012/L时,静脉注射儿茶素(11mg/kg),隔3d再注射一次。观察临床症状,检测红细胞染虫率,检测血常规指标,确定治疗效果。结果发现,所有剂量的儿茶素腹腔注射后的小鼠均未出现死亡,仅2000 mg/kg小鼠注射后出现呼吸急促,维持3 h后恢复正常,各组小鼠无明显的剖检异常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儿茶素和三氮脒治疗后的病犬血常规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治疗后30 d后,两组的RBC分别为4.02×1 012/L和4.06×1 012/L,HGB分别为108 g/L和111 g/L,HCT分别31.8%和31.9%。而感染不给药组RBC、HGB和HCT分别为2.60×1012/L,82.20 g/L,22.0%。虽然临床症状消失,但是血常规指标还未恢复到正常水平,红细胞染红率维持在0-1个/HPF。治疗后无病犬死亡,临床有效率100%。儿茶素和三氮脒治疗效果相当,血常规和红细胞染虫率等指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儿茶素具有较好的杀灭吉氏巴贝斯虫的效果,在动物巴贝斯虫病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