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骗受体DcR2介导肾小管细胞衰老在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在DN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并且决定了肾脏预后。目前研究认为肾小管细胞衰老是DN肾间质纤维化中重要的细胞生物学事件。一方面,细胞衰老后通过分泌大量促炎、趋化因子等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促进组织炎症与纤维化;另一方面,衰老细胞还具有凋亡抵抗表型,促使衰老细胞存活,并持续分泌释放SASP,导致其损害效应迁延和放大,加速组织炎症和器官纤维化。在DN中,研究已证明肾小管细胞衰老与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然而,肾小管细胞衰老的机制及其在DN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诱骗受体2(decoy receptor,Dc R2)是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的II型跨膜受体,目前被认为是肿瘤细胞标志,与肿瘤细胞凋亡抵抗、分化程度及预后不良有关。此外,Dc R2还被认为是衰老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标志,与衰老细胞凋亡抵抗及肝脏纤维化密切相关。在DN肾组织中,我们前期研究发现Dc R2特异性表达于衰老肾小管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及肾功能损害密切关联;Dc R2阳性的衰老肾小管细胞高表达抗凋亡分子FLIP、低表达caspase-3而具有凋亡抵抗特性,可持续存活并释放SASP。然而,Dc R2与肾小管细胞衰老及其凋亡抵抗之间的关系,及其在DN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将围绕衰老肾小管细胞的SASP和凋亡抵抗表型,从DN患者、STZ-DN小鼠模型、高糖诱导的原代肾小管细胞衰老模型三个维度,采用免疫共沉淀联合定量蛋白组学及生信分析探明Dc R2相互作用蛋白,进一步体内外调控Dc R2表达变化以探明Dc R2在肾小管细胞衰老表型及DN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1.1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经活检确诊的DN患者,共计241例。排除合并有其他肾脏疾病、肿瘤、尿路感染和其他感染的患者,同时排除使用利尿剂、中药或肾毒性药物者或有严重肝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肾功能分为早期DN(n=83)和晚期DN(n=158)。1.2构建STZ诱导的DN小鼠模型,并采用超声微泡技术经鼠尾静脉转染Dc R2-si RNA和Dc R2过表达质粒至肾脏,制备Dc R2低表达小鼠和Dc R2过表达小鼠模型,以实现体内调控Dc R2表达变化。1.3体外提取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构建高糖(30mmol/L)诱导的肾小管细胞衰老模型。体外慢病毒转染Dc R2si RNA、Dc R2过表达质粒,以实现体外调控Dc R2表达变化。2.具体方法和指标2.1免疫组化检测DN患者及STZ-DN肾组织中Dc R2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共染检测Dc R2与衰老标志(p16、p21、SA-β-gal)、SASP(IL-1β、IL-6、TGF-β1)、凋亡相关标志(FLIP、Bcl-2、caspase-3、caspase-8、Tunel)及纤维化指标(a-SMA、collagen I、collagen IV、fibronectin)之间的共定位关系。体外实验中,采用免疫磁珠分选出Dc R2阳性肾小管细胞,检测caspase-3活性,蛋白质印迹检测凋亡相关标志表达,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检测细胞上清SASP水平。2.2体内调控Dc R2表达变化后,血尿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评估肾功能,Masson检测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定量PCR、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等多种方法评估纤维化标志、衰老、SASP、凋亡相关指标的表达变化。体外调控Dc R2表达变化后检测上述指标的表达变化。2.3在DN患者肾组织中免疫荧光共染检测Dc R2与TRAIL、DR5之间的共定位关系,免疫共沉淀分析STZ-DN肾组织中Dc R2与TRAIL、DR5之间的相互结合关系。2.4在DN患者肾组织及细胞样本中,采用免疫共沉淀联合定量蛋白组学筛选、生信分析Dc R2相互作用蛋白。从DN患者、STZ-DN小鼠模型及原代肾小管细胞三个维度,分别采用免疫共沉淀、免疫荧光共染等方法验证Dc R2与PRDX1、Dc R2与GRP78之间的相互作用。2.5在DN患者、STZ-DN肾组织中观察PRDX1表达量及分布;体外转染PRDX1si RNA及PRDX1过表达质粒,观察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6、cyclin D1、p16)表达的影响。DN患者肾组织中检测GRP78表达量,以及GRP78与细胞衰老、凋亡相关指标的共定位关系;体外转染GRP78 si RNA及GRP78过表达质粒,观察对细胞凋亡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2.6体外共转染Dc R2、PRDX1相关质粒,观察对肾小管细胞衰老及SASP的影响。体外共转染Dc R2、GRP78相关质粒,观察对肾小管细胞凋亡相关标志(caspase-3、7)表达的影响。2.7体内外调控Dc R2表达变化后,检测PRDX1 m RNA、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的变化、PRDX1过氧化酶活性以及ROS水平;检测Akt及p-Akt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Dc R2-PRDX1介导肾小管细胞衰老及SASP,加速DN肾间质纤维化1.1 Dc R2促进DN肾间质纤维化1.1.1 Dc R2特异性表达于STZ-DN肾小管细胞,Dc R2表达水平随着DN进展逐渐升高,并与肾间质纤维化评分正相关。此外,Dc R2与纤维化指标共定位。1.1.2体内上调Dc R2表达后,STZ-DN小鼠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增加,纤维化指标表达水平升高;下调Dc R2表达后有效抑制了肾间质纤维化,表明Dc R2可调控DN肾间质纤维化。1.2 Dc R2介导肾小管细胞衰老及SASP体内外过表达Dc R2后,肾小管细胞衰老标志、SASP指标表达水平增加;转染Dc R2-si RNA后呈现相反的结果,表明Dc R2可介导肾小管细胞衰老及SASP,进而加剧DN肾间质纤维化。1.3 Dc R2介导肾小管细胞衰老不依赖TRAIL/DR5信号通路DN患者肾组织中发现Dc R2不与TRAIL和DR5共定位;STZ-DN肾组织中发现Dc R2不与TRAIL和DR5结合;表明Dc R2介导肾小管细胞衰老表型是不依赖TRAIL/DR5信号。1.4筛选及验证Dc R2相互作用蛋白-PRDX1免疫共沉淀联合定量蛋白组学筛选、生信分析Dc R2相互作用蛋白,在DN患者肾组织、STZ-DN肾组织及细胞水平证实Dc R2可与PRDX1相互作用。1.5 PRDX1在肾小管细胞衰老及SASP中的作用PRDX1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共定位。体外调控PRDX1表达可影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表明PRDX1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介导肾小管细胞衰老。1.6 Dc R2-PRDX1介导衰老肾小管细胞及SASP的分子机制1.6.1 Dc R2抑制PRDX1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肾小管细胞衰老及SASP体外过表达Dc R2后,PRDX1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细胞ROS水平升高,促进肾小管细胞衰老;而低表达Dc R2后呈现相反的结果。1.6.2 Dc R2通过调控PRDX1磷酸化水平介导肾小管细胞衰老及SASP体外同时调控Dc R2和PRDX1后,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从而介导肾小管细胞衰老及SASP。上/下调Dc R2表达并不影响PRDX1的m RNA及蛋白水平,而影响PRDX1磷酸化水平,表明Dc R2是在翻译后水平影响PRDX1表达。第二部分Dc R2-GRP78介导衰老肾小管细胞凋亡抵抗表型,加速DN肾间质纤维化2.1 Dc R2介导DN衰老肾小管细胞凋亡抵抗表型体内外过表达Dc R2后,肾小管细胞衰老标志、抗凋亡相关指标表达升高,而促凋亡相关指标表达受抑;转染Dc R2-si RNA后呈现相反的结果,说明Dc R2可介导衰老肾小管细胞的凋亡抵抗表型。2.2筛选及验证Dc R2相互作用蛋白-GRP78免疫共沉淀联合定量蛋白组学筛选、生信分析Dc R2相互作用蛋白,在DN患者肾组织、STZ-DN及细胞水平证实Dc R2可与GRP78相互作用。2.3 GRP78在衰老肾小管细胞凋亡抵抗中的作用GRP78与衰老标志共定位,还高表达抗凋亡标志而低表达促凋亡标志。体外抑制GRP78表达后,促使凋亡标志表达水平升高、凋亡率增加,表明GRP78可调控衰老肾小管细胞凋亡抵抗。2.4 Dc R2-GRP78介导衰老肾小管细胞凋亡抵抗表型的分子机制2.4.1 Dc R2通过增强GRP78抗凋亡活性介导衰老肾小管细胞凋亡抵抗表型体外同时调控Dc R2和GRP78后,可影响caspase-7等凋亡相关标志表达。调控Dc R2表达变化后,可影响GRP78与caspase-7之间的结合、Akt的磷酸化水平。上述表明Dc R2通过p-Akt增强GRP78与caspase-7之间的结合,从而导致衰老肾小管细胞凋亡抵抗。全文结论1.本研究从DN患者、STZ-DN小鼠模型及细胞衰老模型三个维度,证明了Dc R2与PRDX1相互作用介导肾小管细胞衰老及SASP,从而加速DN肾间质纤维化。具体机制是Dc R2通过促进PRDX1磷酸化并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最终导致细胞周期停滞、细胞衰老和SASP产生。2.Dc R2与GRP78相互作用介导衰老肾小管细胞凋亡抵抗表型,从而促进DN肾间质纤维化。机制研究表明,Dc R2增强GRP78抗凋亡活性,破坏了抗凋亡和促凋亡蛋白表达的平衡,最终导致衰老细胞凋亡抵抗、存活积聚、SASP持续分泌和肾间质纤维化。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砷(arsenic,As)是自然界与职业环境中一种常见的类金属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食物、空气、土壤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和矿石开采过程中,其中无机砷饮水暴露已经对全球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孟加拉国、印度、南美、中国以及美国的部分地区地下水中,均发现了无机As含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与美国环境保护署(United States E
学位
研究背景:科学高效地对日益增加的各类化学物进行系统风险评估是毒理学面对的重大挑战。基于动物实验的传统毒性测试模式周期长、通量低、成本高、不确定性大,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大量化学物的毒性测试需求。2007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发表了一项题为《21世纪毒性测试:策略与愿景》(Toxicity Testing in the 21st Century,TT21C)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阐述了传统毒理
学位
研究背景:骨骼是一种动态的组织,其不断地经历重塑过程以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骨重塑(Bone remodeling)涉及到多种类型细胞的参与,这些细胞共同组成骨重塑发生的活跃区域,该区域被称为基本多细胞单位(Basic multicellular units,BMU)。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是BMU中参与骨重塑的两种主要细胞,其中破骨细胞负责老化骨质的吸收,成骨细胞则负责新骨形成。在生理条件下,骨吸收
学位
背景与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爆发以来迅速蔓延世界各地,高传染率及死亡率已经造成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人员感染,死亡病例日渐增多。COVID-19爆发下对于医疗资源以及核酸筛查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一种补充性辅助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判断肺部病变的类型、程度及变化方面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
学位
背景与研究目的: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也是临床最常见的膀胱储尿期的兴奋性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OAB在全球的总发病人数约为4.55亿人次,每年造成的医疗经济负担高达826亿美元。我国OAB的发病率高达15.1%,其中男性发病率约为15.9%。女性约为14.3%。膀胱储尿期兴奋性改变的发病机制非常复
学位
研究背景和意义: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类多发于东南亚和东亚的头颈上皮恶性实体瘤。由于鼻咽癌细胞对电离辐射比较灵敏,故这是鼻咽癌的常规杀灭方法。尽管如此,仍有部分鼻咽癌患者经治疗后肿瘤不消退,或出现复发转移,而放疗抵抗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敏感性、优化治疗方案对增加放疗杀伤性、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关键的临床价值。代谢状态紊乱
学位
背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肾脏纤维化(Renal fibrosis,RF),尤其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不仅是各种CKD进行性损伤的标志和共同途径,也是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决定因素和可靠的预后指标,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CKD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与继发性肾损伤,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
学位
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呼吸危重症的棘手问题,常由肺部或全身严重的感染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近年来,在治疗ARDS的手段和方式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治愈率和死亡率均得到改善。但目前对于哪些人群在感染时易发生ARDS缺乏预警指标,且现阶段针对ARDS依然没有特异靶向的药物治疗,救治方式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此深入探讨ARDS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预警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ARD
学位
研究背景严重烧伤早期,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内皮细胞受损肿胀致血管腔狭窄等多种因素,导致包括心脏在内的多个器官遭受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性损伤。线粒体作为心脏供能的主要细胞器,也成为严重烧伤后心脏缺血缺氧损伤的主要效应细胞器。线粒体遭受缺血缺氧损伤后可表现为活性氧释放、线粒体DNA释放等多种病理反应。这些分子可激活多种病理反应如线粒体自噬和NLRP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学位
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突破性免疫疗法,其通过重振免疫系统的细胞毒性潜力而起作用。然而,目前ICB的临床疗效仍然非常有限,大多数实体瘤患者对这种疗法反应较差。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ICB主要的耐药机制,包括肿瘤免疫原性不足、免疫抑制和T细胞活化不足。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内预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