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是著名的英国作家、人文主义者,其作品大多探讨生活背景迥异的人们如何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实现联结。1924年,《印度之行》出版,小说讲述了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两位英国女性初来印度后的所见所闻。作品中的三个部分(清真寺、山洞以及寺庙)均以独具印度社会文化印记的空间作为标题,此外,福斯特还将—系列生动的空间描写融入小说中:英印人及印度人的生活空间,集会场所,宗教建筑,整座城市的空间排布……这些空间无—不向读者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内印度人及英印人的生活轨迹。本论文将深入研究《印度之行》中空间的意蕴,论证这些空间的文化内涵以及空间所产生的影响。论文将梳理小说中的空间描写,并通过性别、种族、宗教这三个视角进—步解析空间的生产及其影响。首先,不论是印度女性或是英国女性在小说中均受到其男性同胞的桎梏,有限的空间描绘喻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压抑的地位。其次,随着英国政府在印度的殖民扩张越演愈烈,殖民者掌握了更多的空间支配权,这影响着印度城市内部的空间划分。受到殖民统治的影响,印度人及英印人分别占据城市中的不同空间,各自的生活环境及集会场所也截然不同。小说中空间的分割及改造暴露了英国人在印度的暴力统治,同时各空间之间的排他性也将种族冲突和偏见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次,由于印度社会同时受到多宗教的影响,承载着各类宗教信仰的宗教建筑在印度城市中屡见不鲜。福斯特通过对宗教建筑的空间刻画及其中的人物活动,表现了印度社会中各类宗教不可调和的现状。总之,本论文旨在阐释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社会的空间结构及这—结构对印度人的社会活动和思想情感的影响。尽管空间的划分展现了特定历史环境中印度社会的性别歧视、种族冲突和宗教差异,福斯特的本意并非渲染殖民时期不同文化的冲突及碰撞,相反他更希望寻求不同种族间人们联结的可能性。小说中印度人及英印人几次短暂的联结,表明在跨文化环境中,掌握空间的主动权是构建不同种族间平等对话的前提,也是实现人与人联结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尊重空间的差异及跨越空间的界限是实现联结的主要方式。总之,福斯特及其巧妙地将文化冲突及联结主题融入到空间中,为读者提供—个独特的阅读视角和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