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返回类位移动词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_mosquit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返回类位移动词包含“归、还、回、返、复”五个词,这五个词基于共同的意象图式——“起点一路径一目标”图式,同属于一个语义场,拥有共同的语义基础,但又同中有异、相互制约。现代汉语返回类位移动词以各自的区别特征相互独立:“归”本指女子出嫁,女子嫁入夫家即如男子的“附属物”一般,虽然在汉语发展的过程中“归”失去了本义,但这种[+附属性]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成为“归"的区别性特征。“还"在表义时有极强的[+动因性]。“还"本义即“返回",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其本义逐渐没落,引申义“归还”、“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等成为常用义。“回”在整个汉语发展史上的使用率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回”由其本义“旋转"引申至“返回”义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现代汉语中“回”仍然保留了本义中所表现出的[+过程性]。“返”本写作“反",与“正”相对,在中古发生了字形分离。正是这种同源关系使“返”具有“相反的”这一特征,使得“返"在表义时侧重于表现运动路径的逆向性或状态变化的反向性,因而具有[+反向性]的特征。“复’”在汉语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现代汉语的“复’在意义和用法上与古代汉语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复”与其它返回类位移动词的区别在于,它着重于表现动作的结果,因而具有[+结果性]。返回类位移动词各自所具有的区别性特征与其在汉语史中的演变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归、还、回、返、复”各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义项、功能等方面此消彼长,互为补充,同时冗余的成分被淘汰,特征性成分被保留,逐步发展为现代汉语里的格局。
其他文献
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三大要素之一。随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材建设与研究越来越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重视。教材的编写要以教学法为指导,随着教学理念
高级汉语精读教材的编写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重点,目前相关的研究不多,据查不足20篇,仍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空间。为了使高级精读汉语教材的编写更具针对性,笔者主要运用文
近几年深度学习在机器翻译上的应用已经获得人们的关注并取得与统计机器翻译可比甚至更好的成果。传统的机器翻译在深度学习上的应用都是用两种语言的平行语料来训练的,有时
介词“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比较频繁,由于它的用法比较复杂多样,且容易与其他相近介词混淆使用。导致学生在用介词“跟”造句时出现了许多偏误句,本文主要以日本留学生
词汇一直是HSK的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新HSK备选词的研究,不仅可以考查考试中的词汇选择是否科学、合理,还能探寻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促进汉语国
本文以湘方言状态形容词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湘方言状态形容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写和分析。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形式的状态形容词不仅在湘
保靖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与吉首市、花垣县、永顺县、古丈县、龙山县、重庆市秀山县接壤。本文主要以保靖方言语音和词汇为研究对象,将共时和历时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开展不过是几十年的历史,汉语教材的出版虽然种类达千种以上,但精品不多。一部教材是否属于上乘之作,与教材本身的课文、语法点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当然也
不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现代汉语副词“再”都是一个高频使用的虚词,且其语义非常复杂。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及其他方面的相关理论,对现代汉语副词“再”的相关格式进行研
目前,韩国和泰国的汉语教学事业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由于政府支持力度、师资力量现状、教学对象特点等各方面的原因,两国在高中阶段汉语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模式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