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第一部分就癌症患者死亡前6个月的治疗现况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终末期癌症患者的手术、放疗、化疗、有创性抢救,以及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的实施等情况。第二部分主要从导致终末期癌症患者治疗现状的可能原因着手:即对于准确预测癌症患者预期生存时间上存在的问题,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对死亡相关问题的看法以及在终末期治疗上的沟通上存在的问题,姑息治疗基本药物的实际实施情况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找到一个简单可靠的终末期癌症患者预期生存预测指标,同时明确癌症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对于死亡相关问题的态度,制定更好的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相关信息教育方式,并了解姑息治疗基本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组建姑息治疗小组,开展姑息治疗相关人员的培训提供指导,从而最终改善终末期癌症患者的治疗现状。二、研究材料及方法第一部分对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综合ICU和肿瘤中心(肿瘤内科及放疗)死亡的癌症患者(分别为55例和161例)死亡前6个月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患者死亡前6个月/3个月/1个月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死亡前3个月/1个月/2周是否接受放疗/化疗、死亡前1个月/2周是否接受靶向治疗、死亡当天是否接受气管插管汽管切开/电除颤/胸外按压/是否选择不复苏治疗、死亡前1个月是否接受血液制品/放置引流管/有创性检查,通过卡方检验比较ICU和肿瘤中心在终末期癌症患者治疗上的差异。第二部分分析了第一部分中216例癌症死亡患者的血生化指标,明确了乳酸脱氢酶(LDH)在癌症患者生命最后6个月的变化情况。另外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89名肿瘤中心医护人员、癌症患者及患者家属(比例为1.07:1.08:1)进行调查。包括调查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人员类别、文化程度、家庭所在地、家庭人均收入、是否有宗教信仰等;调查研究对象是否愿意谈论死亡话题;调查研究对象的死亡观以及对临终关怀教育信息的需求。调查项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最后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记录了730例于2013年7月~8月在武汉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住院的癌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关于国际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IAHPC)基本药物目录中药物的使用情况,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明确患者的人群特征差异对基本用药有无影响。三、研究结果本研究发现在死亡前1个月仍有16.7%的癌症患者接受手术,20.8%的患者接受化疗以及4.2%的患者接受放疗。死亡当天在ICU接受有创性抢救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电除颤以及胸外按压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1.8%、1.8%、14.6%、76.4%)明显高于肿瘤中心(分别为1.2%、0%、0%、39.1%)。临终时拒绝有创抢救、胸外按压以及放弃抢救的癌症患者,在肿瘤中心分别为31.7%、19.9%和6.8%,而在ICU仅为3.6%、5.5%和5.5%。ICU中癌症患者死亡前1个月输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冷沉淀、血浆(白蛋白除外)以及各种穿刺和腔镜检查的比例都明显高于肿瘤中心患者。第二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部分中的癌症终末期患者越接近死亡,其LDH水平越高,死亡前1周和死亡前3天患者的LDH均值分别为600.75U/L和941.64U/L,明显高于正常值。LDH对预期生存时间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该指标常常被忽略。对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对的调查显示26.6%的调查对象(11.2%的医护人员、27.3%的患者、42.4%的患者家属)介意谈论死亡相关问题,其中半数(54.6%)能接受“生前预嘱”,但19.5%不能理解其涵义,关于“临终患者接受治疗的态度”的问题上,大部分人(70.1%)认为应采用积极的救治方法。调查对象是否介意谈论死亡相关问题与其一般情况中的“谈论死亡时的情形”、“文化程度”以及“年龄”具有相关性(回归系数分别是-0.9846,-0.4943,-0.3512)。不介意谈论死亡相关问题的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主要在“对临终者的救治态度”(P<0.0001)、“死亡方式的选择”(P=0.008)、“死亡地点的选择”(P=0.0059)、“是否有必要进行死亡教育”(P<0.0001)、“是否愿意接受死亡教育”(P<0.0001)、“目前医院环境能满足临终病人的身心需要”(P<0.0001)、“目前医院有必要开展临终关怀”(P<0.0007)上存在差异。最后对姑息治疗基本用药的调查分析显示癌症患者伴有轻度疼痛时使用最多的是双氯芬酸(10.8%);中重度疼痛是羟考酮(12.%),其次是吗啡和芬太尼;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加巴喷丁;改善厌食的主要药物有醋酸甲地孕酮、地塞米松和氢化可的松;缓解恶心呕吐的药物种类最多,其中使用比例最高的是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和氟哌啶醇(分别为38.9%、36.6%和33.6%);神经系统用药较少,主要是抗焦虑药物,如安定(4.4%)和劳拉西泮(32.6%)。呼吸系统症状的药物几乎没有使用。患者性别对神经系统用药、年龄对消化系统用药、住院时间对所有基本药物的使用有一定影响。四、研究结论目前癌症患者终末期治疗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临近死亡时还在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在该阶段这些治疗对患者已没有过多获益;在临终时接受有创抢救和输注过多液体,使癌症患者未能获得最佳生活质量,未能从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中充分获益,造成这一现状有诸多原因。本研究提示虽然目前还缺乏统一的终末期癌症患者预期生存指标,但LDH不失为一个简单易行评估指标之一,对指导患者终末期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在认知问题上,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对死亡相关问题的回避以及缺乏的沟通,临终关怀信息的缺乏都是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实施的障碍;另外,如姑息治疗基本药物未获得充分应用或不可获得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上这些也正是改善癌症患者终末期治疗现状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