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锂离子电池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寿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实现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充分提升,锂离子电池寿命的相关研究登上了历史舞台。从电池的衰减机理分析、加速寿命试验,到如今的剩余寿命预测,锂离子电池的寿命评价手段层出不穷。因此,对于锂离子电池寿命评价研究进展的总结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本论文从影响因素和性能衰减机理两个方面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加速寿命试验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环境温度、荷电状态和循环倍率对锂离子电池的影响,从负极、正极和活性锂存储量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加速应力及不同加速应力大小的工作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衰减机理。发现,不同的加速应力条件、不同的加速应力范围、不同的电池体系,都会对锂离子电池的衰减机理产生不同的影响。然而,近年来,加速寿命衰减试验似乎进入了瓶颈期,没有新的加速应力的使用,使得加速寿命试验没有大的突破。本文基于车载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条件,提出了脉冲倍率用来加速锂离子电池的衰减,但是还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和表征,以明确脉冲倍率对锂离子电池寿命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基于经验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和基于综合的方法等四种寿命预测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寿命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从模型复杂度、收据收集难度、预测精确度和使用的泛化度等方面对比了不同寿命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基于经验的方法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诊断精度及可靠性,但耗时长,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作为基础,且通用性较差,在实际工程中难以实现应用;模型法易于实现嵌入式管理,但电化学机理模型计算量过大。等效电路模型结构的简单,计算量小,但估计精度受模型结构影响。数据驱动法能够充分利用电池的运行数据,将较大样本的电池性能参数数据库与智能学习算法相结合,训练代价较大,模型复杂度较高。综合法能够发挥各模型及算法的优势,是开发电池健康状态诊断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未来的寿命预测还是主要依靠基于综合的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简化模型和提高模型预测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