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平遥县15公里处郝洞村中的镇国寺,于1997年与平遥古城、双林寺一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镇国寺中的万佛殿建于五代北汉时期,殿中五代时期的彩塑虽经过后期的重新修缮绘制,但仍保留着当时的风格特点,十分精美,殿内绘于四壁的壁画以及椽头彩画等在其保存以及题材内容等方面具有别样的风格。 千佛题材在佛教绘画题材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少,也是佛教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内容,但是由于千佛题材在图像上较单一,构图上也简单,因此很少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我国,有关千佛题材的内容最早出现在西秦建弘元年(420)所建造的炳灵寺第169号石窟中,于敦煌莫高窟中发展迅速,在各个时期的石窟中均有绘制,虽形式简单,但是这些千佛图像在不同的时期仍具有独特的时代特点,而且千佛图像所表现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佛教中的千佛一般指的是过去庄严劫千佛、现在贤劫千佛和未来星宿劫千佛,这三世千佛的绘制一般所依据的经典是:《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和《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且根据所表现的不同场景绘制不同的千佛内容。 镇国寺万佛殿中的千佛壁画,在图像的绘制上仍遵循传统的单体佛像排列,且保留传统千佛的线性排列,但其在构图、空间以及平面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首先在构图上以建筑屋形和云纹形两种形式表现;其次在空间上,殿内壁画不仅存在单体的空间性,而且在整体上与殿内的建筑、彩塑之间形成一种完整的空间表现;再次在平面上,个体与个体之间,整体之间均有对称性、衔接性、交替性和线性的表现。万佛殿的千佛壁画在整体上趋向于生活化、世俗化,这也是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本文一方面通过将万佛殿千佛壁画与太谷县圆智寺千佛壁画、明代铜佛像相互比较,初步推断出其绘制年代为明代时期,于清代进行重绘,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分析万佛殿千佛壁画本身,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个体,对此千佛壁画进行艺术特点分析,总结万佛殿千佛壁画的传统性和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