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突变体Gmdwarf1具有矮化晚花性状。经赤霉素处理以后,大豆Gmdwarf1恢复株高表型,且可以向生殖生长阶段转变。研究大豆Gmdwarf1矮化晚花性状遗传规律,定位大豆矮化晚花基因座,有助于分离及克隆大豆矮化晚花基因并解析该基因功能,有助于研究大豆成花发育过程中是否存在赤霉素途径以及赤霉素途径中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探明大豆株高遗传和株高形成的生化及分子机理,有助于大豆株型育种、生育期育种工作。本研究分析了大豆野生型中黄39和突变体Gmdwarf1的株高-开花性状遗传稳定性和种子成株能力;利用遗传稳定的大豆Gmdwarf1和中黄39配制杂交组合,根据F1世代和F2世代株高-开花性状表型及其数量,研究了大豆矮化晚花性状遗传规律;以Gmdwarf1和中黄39杂交的F2代为基因定位群体,利用BSA法对大豆矮化晚花基因座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如下:1.大豆矮化晚花突变体Gmdwarf1种子成株率较低,极显著低于株高-开花正常的野生型大豆。大豆突变体Gmdwarf1矮化晚花和野生型株高-开花正常性状均可以稳定地遗传给后代。2.大豆突变体Gmdwarf1的矮化晚花性状受控于一对隐性核基因。3.大豆突变体Gmdwarf1的矮化晚花基因座初步定位于大豆K连锁群上Satt417,Satt264及Satt337等3个分子标记所在的周边区域内,矮化晚花基因座与SSR分子标记Satt417和Satt337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4.4cM和12.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