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颌面畸形的发病率在我国已高达50%,其中,5%的人口需要进行正畸或正颌外科手术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己的容貌与牙颌功能,要求矫治牙颌面畸形的患者也会越来越多。对正颌外科医师来说,面对患者,不仅要提高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更要兼顾美学的审美要求。现代正颌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外科正骨的方法恢复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改变畸形的容貌。手术改变的是颌骨的位置,而实际达到的效果却是颜面软组织外形的改变。因此,为了达到美学的审美要求,了解软硬组织变化的关系至关重要。另外,正颌外科手术后移位的颌骨是否能长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位置,即颌骨稳定性的保持也是长期困扰着正颌外科医师的重点问题。
骨性上颌前突畸形和骨性下颌前突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上颌前突畸形常伴有覆殆、覆盖关系紊乱,开唇露齿,小鼻唇角,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与容貌。上下颌前牙根尖下截骨术是一种易行且效果明显的术式,因手术位于前颌部,暴露充分,保留了磨牙原有的咬合功能,不影响原正中牙合与正中关系,最大限度地矫正了牙颌面的畸形。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常表现为前牙反牙合,磨牙近中关系,下颌不能后退,上下颌骨间存在明显的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颌面美观和功能。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因截骨断面骨质移动后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易于固定且骨性愈合良好而得以广泛应用于矫治下颌前突畸形。对于严重下颌前突畸形来说,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方法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改善美观,恢复功能和保持稳定的效果。手术后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和美观的改善是医师和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课题将对骨性下颌前突畸形及骨性上颌前突畸形正颌手术前后颅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及骨组织的稳定性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研究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及上下颌前牙根尖下截骨术前后颅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及骨组织的稳定性,探讨软硬组织变化规律,评价手术疗效,以便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预测手术效果。
材料与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2~2008年完成正颌外科治疗的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术前,术后一周,术后一年)。其中二十例为上颌前突畸形患者,均行上下颌前牙根尖下截骨术加坚强内固定术;二十例为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均行单纯BSSRO后退术加坚强内固定术。
采用Winceph8.0头影测量软件进行头颅定位侧位片的软硬组织测量。通过对T0(术前)与T1(术后一周)硬组织测量值,及T0与T2(术后一年复查)软组织测量值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评价手术效果;通过对T1与T2硬组织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评价术后骨组织稳定性;通过对T0与T2期软硬组织改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探讨软硬组织变化规律。
结果:
一.上下颌前牙根尖下截骨术矫治上颌前突畸形1.术后上中切牙切缘U1,上齿槽座点A,下中切牙切缘L1,下齿槽座点B在水平方向上分别平均后退7.91mm,4.12mm,5.89mm,4.01mm,SNA和SNB角分别减小4.06°和2.54°,颌凸角减小8.25°,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减小5.01°,上中切牙长轴与颅底平面交角减小12.29°,而上下中切牙长轴交角增大15.70。
2.相对于正颌治疗前,一年复查时上唇突点TUL,上唇下点us,下唇突点TLL,下唇上点1s,颏唇沟点SB,鼻下点SN矢状向上分别平均后退5.06mm,7.49mm,6.58mm,7.16mm,5.00mm以及2.00mm,代表上唇突度的上唇突至E线距由—3.15mm升至0.17mm,代表下唇突度的下唇突至E线距由—7.24mm升至-1.69mm,Z角减小6.52°。
3.术后一年各硬组织标志点矢状向上的变化量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项硬组织指标只有上下切牙长轴交角减小4.26°,上中切牙长轴与NA连线的交角U1-NA增大4.39°,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U1-SN增大4.76°。
4.软硬组织变化关系:矢状方向上,SN:A为51.6%,TUL:U1为68.8%,TLL:L1为115.0%,SB:B为139.0%。
二.BSSRO后退术矫治下颌前突畸形
1.术后下齿槽座点B,颏前点Pog,颏下点Me,下中切牙切缘L1矢状方向上分别平均后退8.78mm,8.70mm,9.11mm及8.97mm,SNB角减小4.9°,ANB角由—6.41°变为—0.69°,面角(FH—N—Pog)减小4.20°,颌凸角减小9.08°,Wits值趋于正常。
2.相对于术前,术后一年复查时下唇突点TLL,颏唇沟点SB,软组织颏前点TC点分别平均后退8.36mm,8.84mm和8.05mm,面凸角N(s)—SN—TC减小4.34°,代表上唇突度的上唇突至E线距由4.65mm降至1.73mm,代表下唇突度的下唇突至E线距由—3.94 mm升至-1.89mm,Z角减小9.95°。
3.术后一年,各硬组织标志点的变化量不大,各硬组织测量指标亦无明显变化。
4.下颌各软组织标志点与下颌硬组织标志点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移位比例关系为TLL:L1=96.1%,SB:B=105.0%,TC:Pog=98.8%。
结论:
一.上下颌前牙根尖下截骨术矫治上颌前突畸形
1.上下颌前牙根尖下截骨术治疗上颌前突畸形能有效后退上下颌牙槽基骨,竖直上下中切牙,显著改善颌骨前突畸形。
2.牙齿和硬组织的变化使软组织发生相应变化,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软组织颏前点相对前移,面下1/3变平,凸面型变成直面型。
3.术后一年各硬组织测量指标无明显变化,仅有上中切牙少量唇倾,手术效果稳定。
二.BSSRO后退术矫治下颌前突畸形
1.BSSRO后退术能有效后退下颌骨,纠正下颌前突畸形,使上下齿槽基骨间的相互位置趋于正常,整体面型得到显著改善。但术后与正常值相比下颌仍有轻微前突。
2.正畸正颌治疗对面部软组织的影响比对骨骼的作用更为明显,术后软组织侧貌达到近乎正常或令人满意的效果。
3.术后一年各硬组织测量指标无明显变化,手术效果稳定。
4.矢状方向上,软硬组织变化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提示了精确术前预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