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与解脱——苏珊•桑塔格《死亡之匣》的心理阐释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女作家。她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和“美国最后的知识分子”。在文化界,她与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 Beauvoir)和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并称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   桑塔格的第一部小说《恩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死亡之匣》作为苏珊·桑塔格的第二部小说,并未引起强烈的反响。故事的主人公迪迪生活在充斥着焦虑,欲望的都市压抑氛围中。人到中年,迪迪已经历世间冷暖,对生活的热情也逐渐枯竭。除此之外,童年时代的创伤使得他更加焦虑绝望。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他也曾企图自杀。   本文从心理分析角度对桑塔格的小说《死亡之匣》进行解读,探讨现代人在生活中面对自身和社会上的种种因素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在痛苦中的挣扎,并试图寻求解脱的出路。本文第一章主要对苏珊桑塔格的文学生涯和作品作大概的综述,介绍《死亡之匣》这部小说,并对心理分析理论作简单的介绍。第二章根据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焦虑的表现形式。从多梦,敌对情绪和失眠这三方展现了焦虑的症状。第三章探索焦虑心理的起因和来源,从社会环境,人物心理的异化现象和犯罪这三个方面阐释了小说人物焦虑心理的来源。第四章主要解析了小说中人物面临焦虑时的挣扎,以及企图从真爱、性爱和自杀中得以解脱。第五章为结论部分,指出小说中人物的焦虑是现代都市压力的病态心理表现,这一表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桑塔格和《死亡之匣》这部小说。同时在美国六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下探寻焦虑和病态人格的社会和心理根源,进而探索避免、消除的方法。   桑塔格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极为深刻,反映了都市人生活困境。通过解读人物的精神困境,焦虑和解脱,我们能更好也更加深刻地理解桑塔格的作品,找到在现代社会下避免焦虑和病态人格的方法,进而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其他文献
在加速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越来越被淡化,广告作为传播的媒介已经走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广告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是一面反射国家文化的镜子,还是一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作为一名非常出色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和公众知识分子,贝尔·胡克斯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具有黑人文化特色的批评话语而广为称道。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开始关注胡克斯的著作及其别具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流散现象是伴随全球化进程产生的新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造就了流散文学的诞生。近年来流散文学已经获得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对于流散文学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后殖民语境
斯蒂芬·克莱恩(StephenCrane,1871--1900)是19世纪末美国文学转型期一位重要作家。《红色英勇勋章》是他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品,奠定了克莱恩在美国文坛不可动摇的地位。小
素描是一种用线条表现事物明暗的单色画,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着重结构和形式,一般分为铅笔素描、木炭素描。在汉语的意义里“素”指简单、质朴,“描”指写、画。素描是一门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分支,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才建立并发展。它研究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合作
学位
戏剧翻译是文学翻译的特殊形式,集可读性和可表演性于一体。在翻译界戏剧翻译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戏剧翻译可读性和可表演性的双重性。至今,在可读性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