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基岩厚黄土开采条件下地表裂缝发育规律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8903827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裂缝作为开采沉陷损害地表环境的主要形式之一,时刻威胁着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不同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特别是山西省境内黄土覆盖地区较多,此条件下受采动影响更易产生地裂缝,因此对于上覆岩层移动变形及地裂缝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以山西省境内多处矿区采煤引起的地表非连续变形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不同土岩比条件下开采覆岩及地表非连续移动变形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讨论了非连续变形下的采场顶板运动结构与力学特征、厚黄土薄基岩条件下覆岩及地表非连续移动变形规律与覆岩及地表非连续移动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关系三个问题,主要工作如下:(1)以山西省某矿区工作面(地表非连续变形严重)为背景,建立了采场基本顶初次破断和周期来压时的结构模型,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基本顶发生初次破断和周期来压两种状态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浅埋煤层岩块块度一般在1.0以上,该结构容易滑落失稳,最终形成地表台阶下沉。研究为更好地分析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运动的力学机理奠定了基础。(2)综合考虑国内诸多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缺点和地裂缝发育的特殊性,采用颗粒流程序(PFC2D),选取典型的煤层采场为研究对象,建立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数值计算模型,对煤层开采过程覆岩及地表非连续移动变形规律进行研究,揭示其形成机理。研究认为:(1)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覆岩破坏依次经历了基本顶初次破断—基本顶初次垮落—基本顶周期来压的过程。(2)煤层开采过程中,力链形态经历了力链拱形成—力链拱发育—力链拱破坏的动态过程,表明力链拱是采场围岩的主要承载力系,其破断失稳是造成地表非连续变形的主要原因。(3)PFC可以准确追踪裂缝的动态发育,对裂缝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结果合理地解释了地表非连续变形的原因。(3)据现场实地调查情况,采用颗粒流程序(Particle Flow Code 2D)建立不同土岩比条件下的数值计算模型,对覆岩移动变形及裂缝发育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厚比(岩厚度与开采厚度之比)、松散层厚度比(松散层厚度与开采深度之比)和地形起伏程度对采动裂缝的发育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且采场应力的变化和覆岩内部力链的分布状态反映了覆岩移动变形与地表采动破坏的情况。通过建立裂缝宽度与深度的关系式,为裂缝的动态预测提供了参考。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不同土岩比与覆岩移动变形及裂缝发育规律的关系,合理解释了地表非连续变形的原因。对于预防地下采煤引起的地面灾害,土地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葫芦素选煤厂三种不同粒径组成的煤泥进行了提质研究。因动力煤煤泥常规浮选药剂消耗量较大,故采用三种药剂组合探索新型药剂的效果,三种药剂组合为:FDJ(浮得净)+Q1(起泡剂1号),EKOF(易可浮)+仲辛醇,煤油+仲辛醇。通过常规浮选、高剪切调浆对比及浮选尾煤沉降试验,探寻适合其浮选的药剂组合、工艺参数及提质机理,主要结论如下:FDJ+Q1药剂组合在相近可燃体回收率水平下,药剂用量少,浮选速
在煤炭采集、装卸、输送、加工、使用等过程中均会产生污染空气的煤尘。粉尘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会造成严重的煤尘爆炸事故,使得器械加快磨损以及导致煤矿工人患尘肺病。所以,做好井下粉尘的综合防治,降低煤尘带来的各种损害,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问题。其中,表面活性剂溶液润湿煤尘是井下除尘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目前的润湿剂仍旧存在降尘效率低、成本高、适用范围小等缺点,且缺乏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润湿煤尘机理的研究。本文在
地应力是影响煤层渗透率的关键参数之一,也是控制煤层气井压裂与排采措施的关键要素,因此地应力在煤层气勘探和开发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煤层气地应力研究中存在两个主要科学与技术问题:一方面是现有煤储层地应力大都基于测井数据获得,对测井数据的依赖性较强,其准确性受所选择的计算模型影响较大,需要对计算模型的相关参数和适用性进行评价和验证,并且对于测井数据不足的区域则无法采用该方法获取地应力资料;另一方
近年来利用在重介质旋流器上附加外置磁场调节其分选效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静态磁场不能调控重介质悬浮液的切向速度,静态磁场对重介质旋流器的调控是不全面的。为了进一步优化磁场对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密度的在线调控,笔者尝试通过外加旋转磁场影响重介旋流器内部流场与密度场的方式,进而调节旋流器的分选特性。采用将永磁铁同轴置于重介质旋流器筒体处、锥部的不同位置处、底流口处的方法,采用三相异步电机来控制磁铁的旋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方法之一[1]。在加速康复以及微创外科理念的推动下,手术技术日趋成熟,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广泛开展,TKA术后住院时间逐渐缩短,TKA日间手术在我国已经具备成熟条件。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day surgery)是指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 h)之内完成[2]。
期刊
瞬变电磁法对低阻异常体的反应敏感,是目前探测采空积水区的有效方法,但对于双层采空区而言,由于受上部采空积水区“低阻屏蔽”的影响,在探测下部的采空积水区不容易圈定准确范围。矿井瞬变电磁法一般在井下施工巷道中进行探测,由于巷道工作环境复杂,受干扰较为严重,其为井下全空间的综合反应,往往会造成多解性现象。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地面瞬变电磁和矿井瞬变电磁数据联合解释的方式:即利用地面瞬变电磁法向下进行探测,主
浮选是煤炭分选的一种重要方法。浮选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是气泡的矿化,它是煤粒与气泡间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提高气泡矿化效能,非极性油被广泛的应用于浮选过程中。因此,本文重点研究油类捕收剂对煤粒与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的影响。首先,采用煤粒气泡黏附装置研究了煤粒与气泡间碰撞、黏附的动态行为。利用不同类型的油对煤粒进行改性,通过比较煤粒与气泡黏附行为的差异来分析油性捕收剂的作用机理。其次,利用扬声器振动装置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从而加剧了地下资源的开采,例如: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自然资源开采。当采空区形成之后,采空区周围岩层的原始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周围岩层以及地表发生形变、移动,直至达到新的应力平衡。而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采空区上方建筑物产生破坏、坍塌,从而造成公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研究地表形变与开采时间的关系对采空区地表变形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
大同煤田石炭-二叠煤系地层受到印支期和燕山期大面积的火成岩侵入,对煤层结构产生了极大破坏并降低了煤的利用价值,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研究火成岩空间分布特征、形态学特征和煤与火成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对煤矿安全高效的开采、完善煤接触变质作用的研究有重要的工程和科学意义。通过分析大同煤田7个井田的地质勘探资料、地质编录和样品测试分析等手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大同煤田北部石炭-二叠含煤地
近年来,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形成了大量采空区,对地表造成了多种形式的破坏,包括:滑坡、地裂缝、塌陷坑等,同时开采对采空区上方建构筑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矿区与周围居民矛盾尖锐。传统的解决方法是进行静态预测,而开采沉陷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个复杂的四维变化过程,静态预测因无法体现动态变化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缺陷,此时依据动态移动变形规律建立动态沉陷预测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矿方可根据动态预测模型对受扰动的